教育部|“让我们更多关爱孩子精神的成长”
“孩子们过去各种形式的读书不是太少 , 而是太多了 。 关键在于 , 他是被动地读 , 还是主动地读、好奇心驱动下的读?”10月29日 , 中宣部“时代楷模”、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立群来到浙江平湖 , 对参加“家校协同指导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和部分家长做专题报告 , 他的提问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
10月29日 , 中宣部“时代楷模”、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立群来到浙江平湖 , 对参加“家校协同指导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和部分家长做专题报告 。
文章图片
陈立群基于自己在浙江从教30余年、贵州支教5年的经历 , 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具体的案例 。 他认为 , 总的来看 , 影响孩子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并不是学校教育水平的差异 , 而是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的差异 。
文章图片
他认为 , 孩子有什么样的童年经历、人生经历 , 将决定孩子的眼界、格局和生存状态 。 只有把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与经历联系起来 , 才能激活情感 , 催生意志 。 过去 , 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怎么拿高分 , 忽视了孩子自身的心灵感受和精神需要 , “双减”就是要让学校和家庭把关注的重心从“教”和“养” , 转到立德树人的“育”上来 。 通过培植孩子内心的爱和责任 , 让他找到学习的目标 , 获得学习的自主驱动力 。
无论学校还是家庭 , 都应该从过去关注孩子学习时间的长短、强化学习的强度 , 转到关注学习的效率、培养孩子的深度学习上来 。 “一个人的学习是不是真正用心 , 思考问题有没有深度 , 完全是他自己的事 , 别人帮不上” , 陈立群说 。 他建议 ,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互动交流 , 在育人目标、成才路径上达成共识 , 为孩子创设更多探究学习、社会实践的情境 , 创造更多关爱他人、奉献责任的体验 , 在情感的驱动和精神心灵的关爱下 , 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深度学习者 , 为他们面对未来的挑战赋能、奠基 。
文章图片
报告之后 , 陈立群还和参加“创建家庭教育品牌示范区家校协同高级研修班”的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 对大家今后开展的家校协同工作进行指导 。 (文/袁因 图/ 刘哲铭 张博伦)
【教育部|“让我们更多关爱孩子精神的成长”】作者:袁因 刘哲铭 张博伦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