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打造“流量一代”大学生喜爱的思政课
打造“流量一代”大学生喜爱的思政课
——苏州市职业大学探索数字化思政教改新模式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赵京娟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丹桂飘香、国旗招展的苏州市职业大学校园里,中国红镶边的“宣传思政融媒学习驿站”前,同学们纷纷驻足打卡。歌声来自思政部副教授沈洁与艺术学院副教授谢丹共同为艺术学院学生上的一堂“专业+思政”双主体思政金课——《跟随音乐的脚步 探寻爱国的情怀》。借助数字技术带来的思政课堂全面升级,来自全校的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与此相同的精神震撼。
多年来,学校立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产业发展情况、社会发展态势,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与价值观。为此,学校从思政内容供给侧改革出发,把思政课程基本理论分别与各专业的思政元素相结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思政+专业”课程模式,引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摸索出一条技术赋能的数字化思政教改创新之路。
【大学生|打造“流量一代”大学生喜爱的思政课】2017年以来,学校开始组建“思政+专业”双主体师资团队,促进“思政+专业”同频共振。国家级技能大师、企业CEO、人力资源经理、非遗传承人、文博专家、优秀毕业生等纷纷走进校园,“双主体”团队发挥各自专业背景优势,合作研究、共同选题、共拟教案、设计课堂、同堂授课。
学校每年组织思政课教师定期开展“走基地、看变化、改教法”活动,到苏州经济文化发展前沿阵地参观学习,让思政课教师结合所讲课程汲取更多鲜活的素材。将专业中的思政元素以及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中提炼的思政要素,切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教育中,推进形成“思政+专业”模式。
目前,苏州市职业大学已推出“思政金课”27讲,并在线上分享,5堂课入选“学习强国”慕课平台。“坚定文化自信——吴文化传承与创新”“丝缕流光,锦绣华章——蚕桑丝绸中的中国印记”“爱国、和谐、友善——琴筝艺术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成为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学生课后反响热烈。“在这之前,我从未觉得思政课的教学是如此的新颖有趣,令人难忘。”2020级科技创新班学生方振东说。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颠覆式的变革。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模式都呈现了与互联网共生共融的新态势。面对‘流量一代’的当代大学生,现代技术的进步正倒逼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该校宣传统战部部长韩承敏说。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样化发展、互动性发展、融合式发展,使思政教育工作平台得以拓展与延伸。苏州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钮雪林表示,一直以来,学校党委高度注重发挥美丽校园的环境育人功能,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三结合”特色思政工作上持续进行实践与探索,积极构建多维度、立体化思政工作新格局,成就学生,成就老师,努力缔造出彩的职大故事,形成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8日 08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北京市教委|翁铁慧调研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