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种植技术教程「草莓的大棚种植 *** 和技术」( 五 )


二氧化碳的使用,在大棚内施放二氧化碳,可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此项措施可使草莓提前8-10天采收,提高草莓果实品质,产量可增10%以上,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具体办法:用小苏打(做馒头用的碱面)兑成水溶液,加入同等量的磷酸二氢钾,小苏打与磷酸二氢钾在水溶液中反映,产生二氧化碳 。
(4)植株整理 大棚草莓保温后植株生长加速,萌发大量分蘖及匍匐茎,要及时摘除,可增大主茎叶面积,促进顶花芽及时萌发、抽生健壮的顶花序,开花早结果良好 。一般一株草莓最多保留1~2个较健壮的分蘖 。及时摘除老、衰、病叶 。
(5)激素的处理 一般在大棚覆盖薄膜后7天左右(天气晴好情况下)进行 。喷洒赤霉素等激素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草莓植株生长势较弱,呈匍匐状、矮化,叶较小、叶柄短、花序梗短等现象 。以"丰香"品种为例,浓度一般掌握在7PPM左右,用药量为每一标准棚用10~12千克溶液,喷洒时应选择晴好天气进行,如果喷施后植株生长状况尚不得到明显可改善在显蕾期再喷施一次 。
(6)疏蕾、疏花 草莓为繁伞花序,花很多,这些花的发育、***过程会消耗很多养分,尤其是级次较高的花,即使座果,也是果小质差,无经济价值,故应尽早疏蕾、疏花 。一般这项工作在开花后即可进行 。以留下1、2、3级花为主,先疏去4、5级花蕾、黑花(受冻花)及畸形严重的果都要疏去 。一般每株草莓的顶花序留果6~7只,以后各花序的留果量视生长及采收情况而定 。总之前后大小果实同时着生不宜超过15只 。结合疏蕾、疏花工作随时摘除老叶及收摘完了的花序梗 。
(7)追肥 大棚草莓追肥一般在定植活棵后至覆盖黑地膜前后施2~3次 。大棚草莓结果期长,为防止脱叶早衰,要重施基肥,中后期多次喷肥,以满足其营养要求 。在施肥品种上要掌握适氮增磷、钾 。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从上棚至现蕾,可10天左右冲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浇1次水;开花前1周左右,要停止浇水;开花后,可15 天左右冲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浇1次水 。开花结果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硼酸水溶液,以提高授粉坐果率 。中后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丰莓水溶肥料或磷酸二氢钾,以提高果重及含糖量,使果味更鲜美,商品价值高 。
(8)黑花的防止 受低温冻害后会形成黑花 。如在开花前7~8天的花蕾遇零下2度低温雄蕊即能受害,开花前3天至花后一周的雌蕊遇零下2度低温也会受冻形成黑花,因此在严寒来临之前要准备好内层套棚及小环棚,加强保温工作 。夜间棚内更低气温保持在3度~5度,能有效地减少黑花的形成 。
(9)畸形果的防止 畸形果的发生主要由气温、湿度、风力、喷药不当等多方面因素造成,总的来说是授粉不良所致 。因此,通过加强冬季大棚的保温、降湿,尽可能地避免在各花序1~2级次花盛开时喷药,在棚内投养蜜蜂授粉,能明显地降低畸形果的形成 。
(10)病虫害防治 大棚草莓的主要病虫害有蛴螬、灰霉病、蚜虫、叶螨、鼠害等 。灰霉病为害果实最为严重,该病的发生与天气及棚内温湿度有关,低温高湿是诱发该病的主要环境因子,因此做好保温、降湿及通风工作是防治灰霉病发生的关键,药剂防治可采用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剂交替使用 。若发现有虫害或鼠害发生,则可采用相应的杀虫剂或灭鼠药进行防治 。
灰霉病
1、症状 。该病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全生育期都可发病,尤以采收后发生普遍,果实成熟期发病症状最明显 。叶片受侵染后,形成褐色病斑,潮湿情况下形成一层淡灰色的分生孢子 。叶柄、果柄受侵染后,病斑环绕叶柄变褐,最后萎蔫干枯 。幼果受侵染后,开始形成单个褐斑,后使果实腐烂,果肉组织变软,呈水渍状,失去香味和色泽,后期病部密生灰色霉状分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和水传播到其它植株上再侵染 。
2、防治 ***。(1)深沟高畦,实行地膜满畦覆盖 。一般沟深30-40厘米,同时把地膜盖在畦面上到近沟底处,以减少果实与土壤接触发病,加快排水,减轻危害 。(2)增施有机肥,适施氮、磷、钾 。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同时要合理密植,每亩控制在8000株以内,以利通风透光 。(3)适量补充微肥,提高抗病力 。在幼叶开始生长时和蕾期喷施丰莓水溶肥料等 。(4)早春及时清除枯叶,减少越冬病菌 。⑸药剂防治,抓好早期预防,选用嘧霉胺、速克灵、异菌脲、代森锰锌等喷雾,从现蕾开始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 。
白斑病:俗称"蛇眼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