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种植技术教程「草莓的大棚种植 *** 和技术」( 六 )


1、症状 。受害叶片出现圆形病斑,直径2-4毫米,中间灰白色,边缘紫红色,似蛇眼 。匍匐茎、果柄、花萼也能受害 。
2、防治 ***。(1)农业防治:春季撤除防寒物时,将病枯茎、叶,清除干净;适当降低种植密度,雨后及时排水,中耕除草,保证通风透光良好 。开花结果期,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防止蔓延,病害重的地块,采果后全园割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在花序显露至开花前,喷保护剂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大生M-45 等 。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4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效果良好 。
叶枯病
1、症状易与白斑病相混 。叶枯病发病部位是叶片的边缘,呈椭圆型或"V"字型,初为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型小斑点,后扩大成有轮纹的大病斑,病斑中心为褐色,边缘紫红色 。
2、防治 ***。同白斑病 。
白粉病
1、症状 。草莓的地上部分都能感病 。叶片受害后,初期呈现暗色病斑,大小不一,继而在叶背病斑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片萎缩,干枯 。幼果受害后停止生长发育,在果实上密布一层白粉 。该病在温室内发生较严重 。
2、防治 ***。(1)加强管理,培育壮苗 。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嘧菌酯、醚菌酯、戊唑多菌灵,或退菌特喷雾进行防治 。
枯萎病
1、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生长缓慢,3片小叶中有1-2片变褐,全株枯萎而死 。剖开病株的根冠、叶柄、果柄维管束变为褐色 。
2、防治 ***。(1)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制,避免连作 。(2)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拔除并烧毁病株以及病残体 。(3)用太阳热消毒法进行土壤处理 。具体作法是:草莓果实采收结束后,将地里植株全部拔除,然后翻耕土壤、整畦、浇水,用塑料布覆盖一个月左右,依靠太阳能使土壤温度达到50℃左右,进行高温消毒 。(4)药剂防治可用恶霉灵或敌克松等进行苗床消毒或灌根 。
病毒病
1、症状 。常见的草莓病毒病主要有以下五种症状:(1)斑驳型:叶面不规则退绿、黄化,呈现斑驳 。(2)褐边型:叶片边缘呈黄褐色 。(3)枯斑型:叶面有坏死枯斑,枯斑呈不规则圆形 。(4)脉暗型:在苗期,叶正面脉呈现黑色,叶反面脉呈黄褐色 。⑸皱缩型:叶片皱缩,叶面不平整或匙状 。多数一株一症,少数一株多症 。夏季气温较高时,病株矮小,症状不明显或消失,但产量和质量明显降低 。
2、防治 ***。和其他农作物病毒病一样,除农业防治措施外,还应特别注意传毒媒介的防治 。该病的传毒昆虫为蚜虫,用吡虫啉、或速灭杀丁等菊脂类农药防治蚜虫,每隔10-15天喷一次,喷2-3次,在防治虫害的时候可加入防治病毒病的辛菌胺或吗啉胍三氮唑进行预防,发病初期也可用这两种病毒病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
炭疽病
1、症状 草莓炭疽病主要分布在的温暖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发生较多,叶片、叶柄、托叶、匍匐茎、花瓣、尊片和浆果都可受害 。造成局部病斑或全株萎蔫枯死 。茎叶上病斑一般长3~7毫米,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稍凹陷 。病斑包围叶柄或匍匐茎1周时,病斑以上部分枯死 。湿润条件下病斑上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 堆,有时叶和叶柄上产生污斑状病斑 。植株凋萎症状,除在假植苗上发生外,还发生在母株上,开始1~2片嫩叶失去活力下垂,傍晚恢复正常,进一步发展植株很快枯死 。有时心叶叶柄受害,心叶死亡,但不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 。切开枯死病株茎基部或根部观察,从外侧向内部变褐,而维管束并不变色 。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褪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团 。
2、防治 ***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0%福?福锌(炭疽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40%多?福?溴菌(炭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多氧清水剂300倍液,或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溴菌腈(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
大棚草莓种植技术
一、培育壮苗
8月上中旬,选择草莓匍匐茎上前期生长的健壮小苗,移植到露地苗床或塑料钵中进行育苗,要求育苗床土或钵土保水性、透气性好,草莓移植后需覆盖遮阳网降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