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500字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范文5篇( 四 )


陪伴不一定是最长情的告白 , 爱情也并不是一颗心揉碎另一颗心的过程 , 所有的仇恨与偏见放到时间的长河中都是微不足道的 , 所有曾经执着过的美好与艰辛 , 在黄昏时分 , 在皱巴巴的心里都再平淡不过 , 过尽千帆后 , 在互相依偎的夜色里 , 他们还有我们都会发现 , 我们爱的其实是爱情本身 。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5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 , 被这个春节吓到了 。出生至今 , 从未有过这样的新年 。
小年夜图书馆借一些书 , 心理想它们也许能陪伴我 , 度过一个惶恐时期 。然而发现 , 在家读不进去 。是我心态焦灼吗?还是我借的书 , 本身有点问题呢?
借了一本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书名早已如雷贯耳 , 据说作者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就许诺要写一个圆满的爱情故事 。马尔克斯反对爱情的悲剧传统 , 他用温暖的故事情节为底料 , 奉献出一部与众不同的 , 反映老年人爱情的小说 。
然而 , 在阅读这部名著时 , 我经常中断 。是因为故事不吸引人 , 还是因为叙述语气 , 或是因为我读书缺乏耐心?
恐怕三个原因都有 。
小说男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出场 , 我就有抛弃阅读的念头 。每个阅读者 , 都怀揣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去阅读 , 就算是没有目的 , 纯解闷翻翻 , 也算是一种目的 。
记得若干年前 , 网上曾排名最难阅读的几本书 。《红楼梦》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赫然在列 。为什么会被认为难读?我试图用自己的理解来分析一下:
大多数读者 , 不喜欢那种半文半白的叙述语言 , 不管文言文有多么典雅 , 多么节奏感和铿锵有力 , 年轻一代会敬而远之这种大部头 。
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 , 那种语言 , 又是另一种折腾 。随便翻动几页 , 发现他几乎每个句子里面都要加定语 , 大量的定语 。
书中随便抓两句:而在皮奥第五死于一次之路不善的肠绞痛之后 , 也是叔叔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 。
她不寒而栗 , 就像年少时曾看见弗洛沦蒂诺·阿里萨站在她的床脚一样 , 只不过后者的出现并非出于仇恨 , 而是出于爱 。
马尔克斯式的语言风格 , 也是形容词不可或缺式风格 。这会让句子变长 , 也会弱化读者对主语的注意力 , 渐渐地 , 一点点地 , 终于不知作者所云是何物……
意识流小说 , 都有这个特点 , 大段的内心独白 , 大篇幅的人物动态缓慢描写 , 几乎没有人物语言和对话 。可以这样说 , 如果一个小说阅读者 , 是以解闷为目的 , 这种小说非但不会起到解闷作用 , 还会让人更闷 。
我觉得 , 喜欢这类小说的读者 , 应该是职业作家 。一个以写小说为职业的作家 , 写故事已经山穷水尽 , 写不出更精彩的情节时 , 马尔克斯魔幻现实技巧可以说是一根救命稻草 , 把本该注重情节的小说 , 转向侧重写作技术技巧 。
不记得是哪位大家说过类似这样一句话:好故事早已被前辈们写尽 。
小说落入技术层面是必然?只能说 , 把握话语权的评论家真把小说往这条路上领 , 小说会越来越小众 , 离百姓原来越远 , 一如曾经的宋词元曲一样 。如果大部分人一读书一拿起书 , 就觉得头疼 , 这是文本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即将消亡的一个表征 。当真实生活远比小说精彩 , 你说我为何还要去阅读你那无聊的小说?
马尔克斯的小说 , 让我觉得阅读乏力 , 恐怕还与我对好小说的定义有关 。这本书中的故事 , 有他亲生父母的爱情影子 , 但他自己对骇人听闻的瘟疫有多少体会 , 我很质疑 。也许是大师够理性 , 在人类焦虑面前 , 仍然可以用私有的浪漫的爱欲去抵挡 。毫无疑问 , 它不是我心里的好小说 。我心中的好小说 , 就得有吸引人的情节 , 富有智趣的语言 , 如果能捧腹大笑 , 令我手不释卷 , 我必然会高赞 。最起码我内心优秀的小说 , 一定要有一口气让人读完的欲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