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吐然诺下一句怎么说 三杯吐然诺下一句( 四 )


3、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
4、不及:不如 。
诗意: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
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
古朗月行李白_古朗月行古诗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
***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 。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 。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 。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 。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 。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
注释:
1、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
2、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
3、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
4、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
译诗:
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
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
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
赏析:
《古朗月行》原诗共16句,这里是节选其中的前四句 。这四句诗描写了儿童眼中的月亮,充满了浪漫而神奇的遐想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牵动人们的心 。关于月亮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的确令儿童心驰神往 。每个人都有童年,儿童富于幻想,对月亮更充满好奇心 。这四句诗就是李白幼小时对月亮的观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形体入手进行描摹的 。月亮(指明月)是圆的,白玉盘也是圆的,有相似点,故可以打比方 。月亮除了是圆的之外,还能发光(非科学意义上的),于是又有了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两句 。这两句是从月亮发光角度写的 。月光皎洁,旖旎可人,而镜子能反光,两者也有相似点,所以怀疑月亮又像瑶台上的镜子飞上了青云的顶端,这又是一处比喻 。而瑶台又是西王母所居之处,本身还具有神话色彩,更增添了迷人的效果 。这四句诗是用儿童思维写成的,诙谐幽默而又充满天真稚趣;又以白玉盘、瑶台镜为喻,语言生动活泼 。这四句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儿歌,它可以开启儿童的心智 。
这也是一首乐府诗 。鲍照有《朗月行》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 。此诗开始描写月亮的形状,然后用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 。后面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 。这可能有所讽喻,有所指,但现在已不清楚到底是比喻什么事情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