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为震区老乡手写感谢信小学生写给消防员叔叔的感谢信

木工达人
午休时间 , 我打算去木工坊过把瘾 。远远的 , 走廊尽头传来一阵“喀喀 , 咔咔”的响声 。不用说 , 一定是周自衡又在“搞创作”了 。
轻轻推开门 , 就瞧见他独自一人坐在地板上 , 双手神叨叨地比划着 , 嘴里还不时小声嘀咕着:“枪?太没意思了 。木偶?太难了 。做什么好呢……”我蹑着手脚 , 刚想上去捉弄他一下 , 谁知这家伙突然猛一拍脑袋 , 一下子把我“震”在了原地 。“有了!风铃!就做风铃!”他兴奋地喊着 , “小巧 , 实用 , 大家一定喜欢!”
拿定主意 , 他便麻利地从箱子里抽出几块三合板 , 铺在操作台上准备开工 。我怕打扰他 ***  , 悄悄地站在一旁 。
只见他一会儿上前去绘图 , 一会儿退回来思考 , 一会儿又手舞足蹈的 , 似乎在与谁激烈争辩 , 地板被他跺得砰砰响……五分钟过去了 , 一刻钟过去了 , 他仍然埋头苦干 。在机器的“吱吱”声中 , 木板上出现了一只小鸟的轮廓 , 仿佛在对他欢叫 。他一下子挺直了腰 , 呵呵地傻笑着 。
他干得越来越有劲 , 情绪更加亢奋了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 , 一串漂亮的风铃终于出现在了他的手中 。白色的细绳上挂着一只惟妙惟肖的鸟儿 , 银色的风铃管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 周自衡对着风铃痴痴地笑着 。
“这风铃太漂亮了!”我暗自赞叹 , 走上前去:“你做得真棒!”这回 , 轮到他被我“吓”到了 。如梦初醒的周自衡十分自豪:“嘿嘿 , 厉害吧 , 我可是之一次做这么好呢!”
这家伙 , 就是这么“高调”地“谦虚”着 , 要不 , 怎么成为我心目中的“木工达人” 。
杭州市采荷三小 徐可
“光头校长”点评
徐可又写了一篇好文章 。
在徐可的眼里 , 周自衡是“木工达人” , 短短半小时 , 竟然做出了令人赞叹不已的风铃;在“爸爸老师”的眼里 , 徐可是“作文达人” , 午间的一次偶遇 , 也能写出一篇佳作 。
一篇精彩的写人文章 , 不是作者“介绍”得多好 , 而是让人物在文章中“活”起来:让他做自己的动作 , 说自己的话 。这就叫栩栩如生 。
在徐可的笔下 , “木工达人”周自衡“活”了——“双手神叨叨地比划着” , “小声嘀咕着” , “猛一拍脑袋” , “兴奋地喊着” , “一会儿上前去绘图 , 一会儿退回来思考 , 一会儿又手舞足蹈的 , 似乎在与谁激烈争辩 , 地板被他跺得砰砰响……” , “一下子挺直了腰 , 呵呵地傻笑着” , “对着风铃痴痴地笑着” 。
读着这些字眼 , 让人仿佛在看一组生动的特写镜头 , 一个如同大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般专注的“木工达人”跃然纸上 。此时的徐可 , 也仿佛不只是一个小学生 , 而是化身为罗丹的好友、大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
一个成功的作家 , 不仅能把文章写精彩 , 更能带着读者走进这生动的场景 , 让读者和作者共同经历精彩的过程 。这就叫身临其境 。
在徐可的笔下 , 我们仿佛也走进了午休时间安静的走廊 , 听到了“走廊尽头传来的‘喀喀 , 咔咔’响”也忍不住“轻轻推开门” , “蹑着手脚”想“捉弄一下”木工达人;也被“这家伙突然猛一拍脑袋”“震”住了;也“悄悄地站在一旁” , 被周自衡的执着、投入吸引住了;也在心里“暗自赞叹”并发自肺腑的佩服这位“高调”地“谦虚”着的“木工达人” 。
看来 , 一个成功的作家完成一篇精彩的文章 , 并不是用了多少好词好句 , 也不是构思有多么巧妙 , 更不是所谓的“虎头猪肚豹尾” , 将自己用眼看到的、用耳听到的、心感受到的 , 以最鲜活的语言记录下来这记录下来的语言 , 是对自己说的 , 也是和读者分享的 。
好文章 , 就是将生活中的事物 , 用合适的语言说给自己听 , 写给读者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