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全程教案 蜀道难优秀教案详细


蜀道难全程教案 蜀道难优秀教案详细

文章插图
1、新课导入: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 。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 。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 。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
在诗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对象 。这个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 。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 。通过了解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 。在之前上过的唐诗引导课的基础上,我希图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 。使学生能被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
2、【学情分析】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 。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 。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 。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 。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 。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 。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 。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
3、【设计思想】
针对学生对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 。一条主线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 。另一条主线在于梳理分析《蜀道难》的句法特点、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探究李白对乐府旧题诗的创新和超越,进而探讨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而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就是诗人“李白” 。第一条线属于“表”,第二条线属于“里”,正是如此,让学生表里结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诗人李白之“大” 。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 。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
4、【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
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
5、【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
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
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
(2)教学难点:
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
6、【教学方法】
朗读法 。
点拨法 。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
多媒体影音 。
7、【教学过程】
PPT展示画面,引入本文教学(PPT展示)
8、写作年代背景介绍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 。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书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进士,活了八十多岁,一生只有此作,其说当有根据 。
研究者认为李白十六岁创作《蜀道难》 东方网03年9月3日消息:四川平武县学者曾维益经过十多年研究发现,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成名作《蜀道难》的时间是在其20岁之前,而且该诗作于古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 。
9、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