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还要用干支纪年的原因

知识点:同年多号、干支纪年、甲子纪年
封建社会中是以皇帝的年号来纪年的,可是为什么在古代诗文中又常常出现“岁在癸丑”、“辛丑岁十月”等等纪年呢?
这是因为每一个皇帝在位的年数长短不一,有的皇帝在位期间多次改元,如武则天在位二十一年用了十七个年号;有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几个甚至十几个政权并存,各个政权都有年号,于是出现同一年中有很多年号 。这样错综复杂的情史,不容易弄清历史上的实际年代,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来纪年,才使人一目了然 。这个共同标准就是用干支纪年 。
干支的本义是树木的干和枝 。很早以前,古人就把“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个字称为干,又称天干,叫做十干,又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称为支,又称地支,叫做十二支 。把十干和十二支顺着次序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壬申、癸酉等等,用来记日,每天记一个干支名称,第六十日就是癸亥日 。因为十干和十二支是最小公倍数是六十,所以每六十年一个循环 。这样,就把日子记得清清楚楚 。因为“甲”居十干之首,“子”居十二支之首,所以干支记日,又称甲子记日 。用干支记日这个方法,早在商朝就使用了 。从出土的甲骨文资料中,多次发现完整的六十干支表,有人认为可能是当时人们使用的日历表 。有意思的是商朝不少君主用十干的名称为名字 。如太乙(商汤)、太甲、盘庚、帝辛(商纣)等等 。从文献资料看,干支记日从春秋时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乙已日开始记载,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为止,共计有二千六百多年历史,从未中断,这是世界上时间最长的记日文字记载 。
后来,人们又用干支记月 。至于用干支记年,则此干支记日要晚得多 。所谓用干支纪年,就是从“甲子”年开始,每年取一个干支名称,循序记下去,满六十年再从“甲子”开始,循环使用 。这样,不管历史上五朝怎和样更替,皇帝怎样换人,年号怎样繁多,有了干支纪年,就能把历史上的实际年份记得清清楚楚 。
【古代还要用干支纪年的原因】直到现在,我国农历仍用干支纪年法,每六十年一个循环 。如1983年是癸亥年,是干支序数中最后一年;1984年新的循环开始,又是甲子年 。所以干支纪年又称甲子纪年 。一个人活到六十岁,就称“花甲子”,“花甲之喜” 。
要知道历史上的干支年代相当于公元哪一年,只要查阅《中西历对照表》等工具书就可以知道 。如清朝光绪年间的“戊戌政变”的“戊戌”年,就是公元1911年 。不过,必须说明的是:现在历史年表上汉以前都已逐年标上干支名称,这并不是当时已用干支纪年,而是后人逆推加上去的,请不要误会成当时已用干支纪年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