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二 )


首先 , 四方塘墓地是一处与铜绿山Ⅶ号矿冶管理者与生产者密切相关的公墓地 。 墓地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葬俗与文化内涵之丰富、出土矿冶文物特性之明显 , 为中国先秦冶金考古的第一次 。
【大冶|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图1 四方塘墓地航拍图
其次 , 墓地布局、墓葬规格、葬具和随葬品的差异性显示了墓主身份地位和分工不同 , 这为研究春秋时期铜绿山乃至中国古代铜矿业的人力技术配置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墓葬反映了铜矿生产者的地位及职业 。 墓主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的中型墓葬 , 出土青铜器和玉器等 , 应为矿冶生产的中层管理者 。 第二等级墓应为中低级技师和军士 , 普遍出土成组合的陶器 , 有的随葬一定数量的青铜工具和武器 。 第三等级墓葬仅随葬铁铜矿石、石块 , 有的没有随葬品 , 应为低层技术工人 。 这些对于研究铜矿冶生产流程中的组织管理、技术分工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
第三 , 四方塘遗址墓地、岩阴山脚遗址与铜绿山Ⅶ号矿体春秋时期的采冶遗迹共同组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 为研究铜绿山采矿、洗选矿、冶炼场的空间布局、技术流程、生产规模等拓宽了新视野 。 同时 , 四方塘遗址还发现宋明时期的多座焙烧炉 , 也丰富了中国冶金史的研究内容 。

大冶|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文章图片

图2 大冶铜绿山遗址产业链分布图

大冶|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文章图片

图3 春秋时期冶炼场

大冶|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文章图片

图4 四方塘墓地上的明代焙烧炉(L8)
第四 , 墓地首次发现楚与扬越文化融合发展的陶器 , 为研究楚国势力对铜绿山扩张的年代脉络、建立鄂东南春秋时期考古学文化编年提供了新资料 , 对于诠释春秋早中期楚国拓疆东进控制铜绿山年代、采冶者民族、楚与百越关系 ,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物质基础等系列学术前沿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
最后 , 墓葬区出土的青铜器、冶铜炉渣等检测所获数据 , 为研究春秋时期长江流域冶铜技术及资源流通提供了宝贵材料 。 四方塘墓地青铜器中兼有楚系与百越两类风格 , 应用的铅资源无明显差异 , 并与同期江汉平原地区一致 , 较可能来自湖南地区 。 域外金属资源与青铜器在春秋前期进入鄂东南 , 正反映本地政治格局的变化 , 铜资源与金属器的双向流动 , 也体现了楚国对南方资源的控制与分配 , 奠定了楚国在春秋中期臻于极盛的物质基础 。
近半个世纪的大冶铜绿山矿冶考古成果蜚声国内外 , 备受政府、学界和民众重视 。 1982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与2012年 ,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先后两次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5年 , 四方塘遗址墓葬区发掘项目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8年 , 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2021年10月18日 , 再次荣登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金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