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与行业共践同行三十载,上海体育学院开拓深耕体育赛事人才培养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圆满落幕之际,上海体育学院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感谢信。十四运会榆林赛区执行委员会办公室对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全运村首席专家刘清早全方位的、科学的、专业的、高质量的无偿指导表示了深深的感谢。
赛事|与行业共践同行三十载,上海体育学院开拓深耕体育赛事人才培养
文章插图
10月31日,刘清早教授也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战绩”。作为全运会、残特奥运执委会和村委会年龄最大的工作人员,刘清早教授带领研究生和助力一年召开196+66个业务指导会,进行了77次现场检查,在被封闭管理的85天里,每天24小时坚守,为榆林赛区执委会的服务做到了“零拒绝、零延误、全覆盖”。“专业技术精湛,勇于担当,兢兢业业,主动作为……”刘清早教授的专业与敬业获得了榆林执委会的高度评价。
赛事|与行业共践同行三十载,上海体育学院开拓深耕体育赛事人才培养
赛事|与行业共践同行三十载,上海体育学院开拓深耕体育赛事人才培养
文章插图
连续担任四届全运会首席专家,被誉为“国内赛事操盘手”的刘清早教授正是上海体育学院负责专业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人物。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链的核心要素。近三十年来,上海体育学院以体育赛事人才培养为突破口,秉承“立足行业、与赛同行、面向国际、全域创新”的理念,坚持开拓、赓续、深耕,为我国体育产业培养了大量的先行者和中坚力量。
人才培养紧跟社会缺口,树立专业标杆
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体育高校和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体育学院从1994年起,在国内率先试办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管理方向)专业,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体育经济与管理、市场营销(体育营销方向)两个专业,以及体育管理学博士点、体育赛事运作硕士点。2006年,在国内首创“体育赛事运作”硕士点,此后自设“体育管理学”博士点开展高层次赛事人才培养。
赛事|与行业共践同行三十载,上海体育学院开拓深耕体育赛事人才培养
文章插图
我国体育赛事发展呈现高规格起步和井喷式发展的特点,为了快速应对人才供给的缺口和培养体系的缺失,上海体育学院打破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壁垒,“向行业问需求,向跨学科要知识,向国际学经验”,以我为主从“0”到“1”敢为人先,在国内率先开展体育赛事的人才培养,构建了以“体育+”为基本理念的课程体系,成为国内体育赛事人才培养的标杆,为构建跨学科的体育赛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借鉴的经验。
交叉型的师资队伍需要时间融合和培养,体育背景的教师缺乏对市场行为的理论认知,管理背景的教师则缺乏对体育赛事的实践感觉,兼具跨学科知识和行业经验的高素质师资力量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上海体育学院打破单一学科教学团队模式,通过“外部引进”、“国内外研修”、“企事业单位挂职”、“双导师制”等多种渠道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适应赛事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上海体育学院积极引进具有奥组委、全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工作经验的行业专家。从复旦、交大、统计等高校招聘了管理、营销、法学、数据科学等跨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和承接社会服务项目的形式将他们连接起来,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知识互补、经验分享的机制。
赛事|与行业共践同行三十载,上海体育学院开拓深耕体育赛事人才培养
文章插图
此外,学校在国内率先开展体育赛事的人才培养,构建了以“体育+”为基本理念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辐射到全国 13 所同类院校,成为国内体育赛事人才培养的标杆。此前,教学内容与动态变化的赛事产业发展实践脱节,学生实践能力亟待提升,重点赛事企业与高校间的协同育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学生在国际赛事运作领域内工作的适应性有待加强。针对这些问题,上海体育学院进一步推行和落实“校企合作”战略,引导赛事企业广泛参与到我院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加强“产教融合”示范班建设,推进项目制教学成果的赛事应用。不断深化、优化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培养出更多内外兼修、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体育经营管理类人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