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提到了曹叡赠金缕玉枕给曹植,枕头在古代作为一个人的私有物,曹丕是有多蠢,把自己亡妻的私人物品拿出来给自己的弟弟看,而曹叡更是有多么白痴,还把母亲的东西送给了自己的叔叔?
文章插图
《洛神赋》是曹植在三国魏时所作,而传说出自四百多年后的晚唐,之前为什么没有人提起呢?就连专门记载魏晋轶事的《世说新语》上都不曾出现,为何偏偏过了这么多年,它就无中生有一般出现了?
据说《洛神赋》原名《感鄄赋》,在古代,鄄通甄,而曹植所感是自己的封地鄄城,并非甄氏之甄,这明显就是好事者的牵强附会 。
上述的漏铜说出来,这个传说显然不真实,而唐朝正是小说话本盛行之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那个时候的文人墨客闲来没事当然喜欢给前人编几个故事玩玩,一来二去也便流传了下来,至于那些说曹植与甄夫人之间有情的,也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
文章插图
既然只是传说,那《洛神赋》中所表达的感情和真正的中心思想究竟是什么呢?近来有学者认为:此赋为隐喻君臣之说 。《洛神赋》的小引中写有: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
战国时期,楚国才子宋玉曾写过一篇名为《神女赋》的作品,暗喻君臣之间,臣下得不到君主的重用和信任,以此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
而曹植的《洛神赋》中也提到了说是有感宋玉《神女赋》才写这篇赋的,小引中已经写的很清楚了,自是跟那个传说没有关系的,历代学者认为《洛神赋》其实是隐喻君臣大义之说 。
文章插图
当时的曹植已经失去了全部,从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变成了有名无实的落魄者,但一向富有雄心壮志的他自然不会就此任自己堕落下去,在去京城见过曹丕,表述了自己想效力朝廷的事被拒绝了之后,怀着忧愤心情的曹植在返回途中,灵感骤发,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洛神赋》,所谓“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正是如此,曹植借洛神宓妃之口,写出了自己想对曹丕说的话,并渴望求得重用和信任的想法 。
还有一种说法在文坛上也频频崭露头角,也有人认为,洛神其实并不是谁的射影,她只是曹植笔下虚构的人物,她代表的是曹植的理想和心中的远大抱负,后来,曹植被贬谪,心中的理想破灭,赋中洛神的离去便是暗示他理想的破灭,赋中还说人神殊途,此处也暗喻了他与曹丕之间兄弟心意不能相通 。
文章插图
近来还有学者考证出,《洛神赋》实则是为悼念他的亡妻崔氏,赋中洛神的形象自然射影的是崔氏,不过,这种说法不大流行,因此只有少数人知道,无论射影的是不是崔氏,《洛神赋》中的优美语言是无可否认的,更是后人望尘莫及,无法超越的一篇名篇 。
曹丕去世后,他的儿子曹叡即位,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 。曹叡即位后,曹植再次上书,以求得重用,甚至要求带兵出征,在上奏给曹叡的说辞中,他引经据典,还引用了绝缨的典故,喻示要将功赎罪,希望曹叡能给他这个机会 。
文章插图
但帝王从来都是多疑无情的,曹叡婉言拒绝了曹植的要求,再次把他送回了封地,心灰意冷的才子又没有得到被重用的机会,这对曹植来说,又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
景初年间(237~239),曹叡下诏说:陈思王之前虽有过失,已经知错悔改,极力克制自己,处事小心谨慎,再加上他手不释卷,实属难得 。因此,下令将曾经控告曹植罪行的奏报全部销毁,免除曹植所有的罪责 。而这时,这位才高八斗的才子已经离开人世了 。
曹植去世之前,曹叡把他接到了京城,封为陈王,看似是个藩王,实则没有什么实权,还是生活在曹叡的监视下,日子过的一日不如一日 。曹植有很多次想面见曹叡,单独与他交谈政务上的问题,可曹叡总是避而不见,也没有要启用他的意思,多年怀才不遇的才子渐渐开始抑郁消沉,直到四十一岁之时,郁郁而终 。
文章插图
曹植的续妻谢氏,后世称之为陈王妃,曹植不得志的后半生一直是她陪伴他度过,终年八十岁,她死的时候,魏已改朝换代为晋,可想而知,早已物是人非 。
推荐阅读
- 雨的形成原因 原来是这样
- 梅豆角做焖面怎样做好吃 梅豆角做焖面怎样做好吃的方法
- 鱼翅做法与功效 感兴趣的来看看
- 迷失的痛原唱 原来是他们
- 耶稣与佛教的关系 是这样的哦
- p30可以反向充电吗
- 足球小将最终结局 原来是这样的
- 女贞子装枕头有禁忌吗 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建议使用
- 钓鲫鱼用伊豆几号钩 钓鲫鱼的钩子越小越好
- 墨绿色最忌讳的搭配 不要这样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