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九成以上中小学校长呼吁课后服务引入校外资源?17门复旦大学教授课程输送这些学校的课后服务中


中小学|九成以上中小学校长呼吁课后服务引入校外资源?17门复旦大学教授课程输送这些学校的课后服务中
文章插图
双减落地两月有余,家长和学生对课后服务的认可度如何?还有哪些课后服务难点需要解决?一项针对杨浦区上万名公办中小学学生、家长、教师和校长的调研显示,家长和学生对课后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不少教师认为课后服务增加了工作负担,大多数校长呼吁在课后服务中引入校外资源充实课堂。
基于前期调研,今天,杨浦区与复旦大学区校联动,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和杨浦区教育学院合作成立项目组,聚焦“双减”政策后基础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最突出痛点和难点,启动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并发布《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采访人员获悉,复旦大学已经有17位大学教师深入杨浦区中小学课堂,开设《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中小学生体验式情绪管理训练》《聚焦学习能力的家长教育系列讲座》等课程,形成1.0版课后资源服务包,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92.86%的校长呼吁引入校外专业课程资源
日前,复旦大学在杨浦区42所公立中小学(28所小学、14所初中)中开展“双减”政策后课后服务的大样本调研,上万份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杨浦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内容中,课后托管占62.24%,学科辅导答疑占45.60%,音体美活动占42.69%,科技创新活动占21.40%,人文心理类活动占8.73%。
调查显示,家长对学生参与课后服务能拓宽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学习观和人生观等方面满意度较高。但调研也显示,约36%的家长对课后服务会提升孩子学习成绩这一点上持有怀疑态度,超过三成的家长不赞同课后服务会缓解或减少孩子的教育焦虑和升学压力。
此外,调研显示,有近九成教师认为,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增加了工作负担,92.86%的校长呼吁引入校外专业课程资源。
大学教授打包课程资源输送到中小学课后服务中
最近学习压力较大,感觉很烦,怎样舒缓自己的情绪?可以用颜色来描述心情,或者将烦躁的情绪编入歌曲唱出来。昨天,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李晓茹和上海市育鹰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沈燕霞为上海市育鹰学校学生同上了一堂情绪管理辅导课。“把情绪唱出来之后,我发现自己也没那么烦躁了。”一名学生说。
中小学|九成以上中小学校长呼吁课后服务引入校外资源?17门复旦大学教授课程输送这些学校的课后服务中
文章插图
李晓茹教授为中小学生上课,已经坚持一个多月了。据悉,复旦大学将发挥教育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学、社会学、社会政策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以及杨浦区教育学院对基础教育的长期系统深入研究优势,共同开发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专业化课程资源包,充分利用“双减”政策为学生发展留出的宝贵时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目前,17门课程打包形成1.0版课后资源服务包已经走入中小学。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尹晨介绍说,依据三年行动方案,复旦大学将针对课后服务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包括杨浦区“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情况的大样本动态调查研究,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学习借鉴,为提升课后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提供情况分析报告、问题解决方案和政策措施建议。
将“错配”的人才资源用好
“调研中显示,目前中小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教育比较缺乏,而大学中,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学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却是难题。”尹晨直言,这说明,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错配”。
在昨天公布的一体化建设方案中也提及,复旦大学将研究拓展高校社会工作(MSW)、应用心理学(MAP)、社会政策(MSP)等专业下的学校心理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等新的培养方向,调整和完善相应的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调整和完善相应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要求,在为基础教育学校提供专业化的课后服务支持的同时,激发相关学科学生服务社会的志向,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其继续在相关领域就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