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评论1+1:为上清华复读12年,值吗
近日,一篇题为《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的文章在网络引发热议。
出生于广西农村的80后小伙唐尚珺,从2009年开始,参加了13次高考,只为考上清华。2016年,他曾经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但最终没有报到入学,他又回去复读了。今年已经33岁的他,决定“明年再考最后一次”。
今年,唐尚珺考了591分,距离清华录取分数线90多分,被广西大学录取。姐姐劝他去读,73岁的母亲则已经不关心他读什么学校,只希望他早点结婚生子,但唐尚珺依然打算备战下一年高考。
唐尚珺
光明日报:高考只是人生诸多台阶的第一层
【升学|评论1+1:为上清华复读12年,值吗】唐尚珺期望从第一起点就能达到绝对的高度,这和“考上好大学就轻松”之类一劳永逸的观念如出一辙。但殊不知,高考只是人生中诸多台阶的第一层,站在大学的平台上,你会看到更多条指引你向前的分岔路,只有走过每一个分叉路后,才能知道你的人生能走到哪里。近年来“小镇做题家”的话题不断引发关注,它折射了不少小镇青年、寒门学子想要通过高考制度改变人生命运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对不断刷题、刷成绩就等于能力提升的一种反思。不论是“小镇做题家”,还是“复读十二年”,我们都能发现一些问题,就是在物质资源相对贫乏、信息闭塞的地区,人们对名校的偏执也格外严重,认为要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现状,不再过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唯有“清北”。而这些地区的学校和长辈往往也不断将这样的信念灌输给下一代。我们提倡执着,但不要偏执。高考固然重要,但不必局限于名校。否则方向错了,越坚持就越可能和目标南辕北辙。
中国青年报:这种“执着”不可取
时至今日,最宝贵的青春时光已经流逝大半,唐尚珺陷入了给自己设立的执念与思维圈套中。我们当然要尊重有梦想的青年,尤其是像唐尚珺这样出身寒门的有志青年,更应该得到外界的关注与鼓舞。但是,人生的时间与机遇都是有限的,有毅力虽然是好事,但执念太深也可能会伤害自己。对绝大多数年轻人而言,唐尚珺对待清华梦过于“执着”的态度,并不可取,也不值得模仿。未来,希望唐尚珺能尽快回归正常的人生轨迹。人生十分漫长,在任何领域取得成绩都是有价值的,都会赢得喝彩。对于自己的执念与心结,不妨学会自我反思和省察,从昔日的挫败阴影中挣脱出来。如此,才能拥有更加健康与精彩的人生。
红星新闻:如此“执着”既是港湾也是绝路
唐尚珺“一条路走到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缺乏了解,只能将模糊的清华大学作为目标。同时他也害怕失败,因为他为此放弃了太多东西,几近一无所有。同时,高考的“复读产业”,也成了唐尚珺的人生港湾。目前中国社会对重点高中办学质量的评价,集中于“清北率”。在这种导向下,某些高中甚至会主动鼓动学生复读,考更好的学校,打造更耀眼的升学率,并不惜为此开出免学费、高额奖学金、每月补助甚至住房等各种条件。某些优秀复读生,甚至有跟不同学校议价的权利。但这种复读,不但伤害了应届高考生的利益,加重了应试化倾向,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还扭曲了学生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这条复读之路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而且,年龄每增长一岁,就意味着人生选择又窄了几分。将自己的人生停留在高中阶段,终究不可取。
新京报:不要对升学意义有错误判断
在正常的认知中,把美好的12年青春用在复读中,其实是浪费人生。就是考上清华又如何呢?很大概率还是成为普通人,而非“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的唐尚珺们想象的“功成名就”。进入普通院校,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不论对家庭,还是唐尚珺自己来说,其实都是更符合现实的人生发展规划。但有的学校和机构,给学生灌输的却是“考进名校一劳永逸”的成功观。他们不管学生实力如何,都会激励学生,“人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只要有梦想,就会成功”,并无限夸大考进清华、北大,对人生的意义。这里首先存在对升学意义的错误判断,把“考上名校”与“人生成功”画上了等号。然而,升学完成学业获得学历,从人生发展看,并不等于人生成功。
推荐阅读
- 东南大学|博士答辩现场火了,看教授大气都不敢喘,看评论区却各种内幕
- 教师|教育部出台高中办学评价指南:不得给教师下达高考升学指标
- 教育部|教育部出台高中办学评价指南:不得给教师下达高考升学指标
- 大学生|老师一个举动,家长大闹校长室!网友评论别有味道,你品出多少?
- 高中|教育部出台高中办学评价指南:不得给教师下达高考升学指标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想要提升学历!选择成考还是自考?
- |保定贺阳集团周虎振会见集团学校优秀学生, 评论区承包了我的笑点
- 银行|吉林一初中女生数学卷走红,答题“风马牛不相及”,评论区却亮了
- 幼儿园|“孙卓事件”被编进小学生试卷,叫孙卓情何以堪?评论区议论纷纷
- 不合格者|平昌县市场监管局建立“两库一平台”着力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