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树挪活,人挪活


分流|树挪活,人挪活
文章图片


某某老师在原某中学单位一直郁郁不得志 , 基本被边缘化 , 成了单位的“多余人” 。
适逢赶上教育分流的大好春风 , “屏风好借力 , 送我上青天” , 该老师主动报名参与教育分流 , 自愿到某偏远山区小学任教 。
到了该小学 , 该老师一改过去慵懒消极的工作作风 , 彻底脱胎换骨 , 浪子回头 , 重新做教师 。
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小学领导的高度评价 , 于是该老师被小学领导委于重任 , 担任小学高年级班主任 , 还身兼所在单位“财政大臣”等关键职务 , 并且成为校委会成员 , 参与学校重大决策 。
于是乎 , 有些精于事务者就发出了“树挪死 , 人挪活”的感慨 。
真的存在所谓“树挪死 , 人挪活”吗?
鄙人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树挪死吗?你适当的时机 , 把一个贫瘠之地的树挪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也是茁壮成长 , 并且成材的速度更快 。
本单位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是从外地挪来的 , 不都是郁郁葱葱的成长吗?
人挪活吗?确实有些不得志的老师通过分流到了小学后一鸣惊人 , 一飞冲天 , 搞得风生水起 , 焕发了教学生娃的第二春 。
这些老师之所以在小学搞出了卓越的成绩 , 不是“人挪活”的结果 , 换个环境“丑小鸭”就能变成“白天鹅”吗?那不可能!
关键原因一方面该老师的确转变了工作态度 , 小学领导慧眼识人 , 给予高度信任 , 该老师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一种情怀 , 工作拼上豁上 , 如何不出现“教学奇迹”?
另一方面 , 该老师本质就是忠厚老实 , 学科教学知识沉淀极其深厚 , 只不过一直没有得到发挥自己才华的平台 。
在原单位极个别人的“有色眼镜”看人的情况下 , 在极个别单位同学科所谓“好老师”的不懈持续地挤压下 , 在单位极个别中层的“双重标准”的对待下 , 成为单位的“多余人”绝非偶然 。
是金子 , 总会花光的 , 是否发光不取决于金子本身 , 而是那些决定金子命运的人 。
校长视老师如手足 , 则老师视校长如腹心;校长之视老师如草芥 , 则老师视校长如寇仇 。
校长以“校士”待我 , 我必以“校士”报之 。
同样的一个老师 , 在一个地方默默无闻 , 换一个地方声名鹊起 。
“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这些仅仅是豪言壮语而已 。
韩信最初投奔项羽 , 只是做了一个伙夫头(炊事班长) , 于是韩信投奔刘邦 , 刘邦对韩信“推食解衣” , 登台拜将 , 终于成就千秋大业 。
说一千道一万 , 鄙人就用冯骥才的《珍珠鸟》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
信任往往能创造最美好的境界 。
【分流|树挪活,人挪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