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硕|第二个本命年,指南者留学学员读完了港英双硕

※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文 | 指南者留学 · 草莓馅儿
香港城市大学英语翻译(一硕)
谢菲尔德大学数字媒体与社会学(二硕)
再度经历完集中隔离、走出酒店呼吸自由的空气时,我意识到,这两年分别在香港和英国读书的日子,它偶有煎熬、偶有惊喜、偶有安稳、偶有满足。我曾经觉得它看不到尽头,想象中回到家里和父母重聚的场景似乎很遥远,但它终于还是结束了。
双硕|第二个本命年,指南者留学学员读完了港英双硕
文章插图

第一站 · 香港
2019年8月末,我带着香港城市大学的offer,满心期待又紧张地坐上飞往香港的航班。记忆中的那天闷热而潮湿,是寻常不过的香港天气,我却感觉到如此不寻常。这是我第一次独居、第一次自己安排一日三餐、第一次独自平衡学习和生活,也是我第一次以留学生的身份重新认识香港。

这第一次读研缘起于我在中学时期来香港旅游后对这里留下的印象,这里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国语、粤语、英语等多语种筑起沟通的桥梁;这里联系起历史和现代,高楼大厦伫立在维港两岸,唐楼老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港风味道”。这些香港元素都吸引着我来亲身体验一番,从走近它变成走进它。于是,我的香港求学之旅就这么启程了。

双硕|第二个本命年,指南者留学学员读完了港英双硕
文章插图
再次来到香港,昭示着我从游客到学生身份的转变。

租房独居,我见到了“久仰大名”的香港蟑螂,体验了挤在几平米的小房间内生活,这些都与我认知中的现代都市有着巨大差别;学期伊始,我艰难地找到学校大门(毕竟城大的校门建在了隔壁“小卖部”又一城里),花了一个星期才熟悉教学楼构造和每节课的上课地点,这些也与我曾在他人vlog中看到的那副轻车熟路又生活丰富的模样完全不同。

不过,经过短期适应以后,我开始有机会品味生活中的惊喜。

虽然香港的土地资源少,但正因如此,条条大路通城大,从我的出租屋到学校的车程最多也就十分钟,即使晚上十点下课也不会太晚到家。晚上十点的香港地铁站依然忙碌,“加班人”的脚步匆匆,“夜宵人”在餐厅外排着长队,似乎宣布着:“今天仍未到该结束的时刻”。
上学路上我喜欢步行,途中经过九龙塘的居民区,每天都可以看到整洁安静的小区、悠闲散步的老人和小学生、满眼的绿植和鲜花,这段二十来分钟的脚程是治愈我的一个绝佳方法,每每走过,总令我短暂忘却都市的匆忙,获得内心片刻的平和。

双硕|第二个本命年,指南者留学学员读完了港英双硕
文章插图
城大的面积不大,习惯图书馆或自习区和教室两点一线后,我终于可以安排好时间,每天不慌不忙地穿过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和人群,听着耳边由多种语言组成的背景音,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座位开始新一天的学习。
由于学生构成多样,城大的食堂囊括世界各地的菜系,是香港高额物价中的性价比之王。每周我会特意安排几天到食堂吃饭,节省一半的钱来品味同等的美味。

在香港的一年,虽然也遇到过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比如有时课后阅读任务过重,既要平衡生活又要完成课业有点吃力;一个人远在他乡,到了佳节时刻总是难免加倍想家;也会深深感受到南北差异,无论是气候、饮食还是生活方式,旧习惯和新事物中间的距离都是成长必经的路程。

但与此同时,在这样一座兼具自身特色和国际化的城市,这些问题最终都迎刃而解,从而成为波折却难忘的回忆。比如,城大除了必修课,还有类似粤语课这样“五花八门”的选修课和求职工坊,帮助我多学技能、为未来做准备;合租的经历让我认识了来自国内各个城市的室友,大家周末一起去旺角探索美食;从北到南的路程虽长,但饮茶文化、使用烘干机对抗潮湿的天气等体验都令人感到新鲜,这是读研给我的另一份礼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