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年轻人对考公为什么“越难越爱”?( 二 )


考公对于他来说 , 并不是退路 , 而是一个尝试机会 。
白永不是一个善于竞争的人 , 他更偏向于做好自己的本分 , 或者更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他的综合排名连续三年位列本专业的第一 , 但是却因为没有积极参与一些保研加分的竞赛或者活动 , 而错过了保研机会 。 在他看来 , 这些保研的加分项对于自己没有太多的帮助 , 所以能否保研也就顺其自然了 。
他认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经商或者外出打拼 。 “五险一金”、“固定假期”、“医保” , 这些公务员的优待 , 他能够流畅地一一罗列 。 字里行间 , 一言一语 , 他对于稳定工作的向往溢于言表 。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 ”谈及考公 , 这是他最常提到的一句话 , 他认为“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
与多数专业不一样 , 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 其次是考研 , 再者才是一些体制外的企业 。 如今开设这个专业的本科院校全国仅有30多所 , 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数量是相对较少的 。 同时 , 几乎每一个层级的机关单位都会招录与档案学相关的岗位 , 并且录用的人必须是专业对口的 。 所以 , 作为本专业的学生 , 白永认为 , 在公务员考试中面对的竞争压力 , 相对来说会比较小 。 相反 , 他更加注重备考的学习过程 。
白永国考的目标是北京市外交部的档案馆 , 今年的报录比大概是182:2 。 报录比是衡量竞争激烈程度的标准 , 但是在定目标时 , 他并没有过多考量报录比 , 只是认为 , “这个岗位是本科生能报的 , 不需要研究生学历和基层工作经历的 , 最好的一个岗位了” 。
早晨攻克难题 , 下午练习简单题 , 晚上记忆背诵 , 日复一日 , 大同小异 。 看似枯燥的备考生活 , 在白永眼里却是一种知识储备的过程 。 他觉得自己原本的知识储备较低 , 以前学习都是为了应付考试 。 但是 , 在备考国考时 , 学习行测(即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这门课程的时候 , 他能够切实感受到自己对于生活各方面的理解都有一个提升 , 并且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 同时 , 他认为在备考申论这门课的时候 , 能够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 这对于与档案学专业相关的考试或者工作都是有很大作用的 。
面对考公 , 白永更多的是尝试与学习 。 他觉得“应该去把握这样的机会 , 去考一考 , 试一试 。 最后即使什么都没有考上 , 也不会后悔 。 毕竟努力过了 。 ”
理想很简单 , 国考先练手陈翊 , 国内985院校考古学专业研三学生
“磨刀不误砍柴工 , 读完硕士再打工 。 ”这是陈翊挂在朋友圈页面的一句话 。 在考公时 , 硕士学历的确是一块优质的敲门砖 。
三年前 , 陈翊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考试 , 考后认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 , 陈翊希望争取一个就业机会 , 考虑到自己不愿意冒险的性格 , 就报名参加了省考 。 最终 , 他考进了一所985院校的考古学专业 。 但是 , 公务员考试以失败告终 。

考公|年轻人对考公为什么“越难越爱”?
文章图片

三年后 , 陈翊即将完成研究生学业 。 对于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 , 他确定了三个方向:考公、考事业单位 , 以及参加大学老师的招聘 。 对于即将到来的国考 , 他也报名了 , 报考的岗位是税务局 。 “一个人在毕业季会考很多的试 , 国考只是用来练练手 。 后面的省考、事业单位考试 , 还有一些大学招聘 , 考的内容都大同小异 。 ”
在今年的国考招录中 , 硕博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明显上升 , 比去年增加233个职位、705人 。 再次考公 , 陈翊认为研究生考公具有三方面的竞争优势:“第一个就是专业 , 学历可以弥补一些专业上(不匹配)的问题;第二个是竞争的人数相对少一点 , 但也许不意味着竞争程度变小;第三个是 , 以后的晋升或者是行政等级会相对高一点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