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竞赛与课内,如何两手抓?

学海沉浮十二年 , 终得圆梦清华、北大 。
高考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他们的成功也绝非偶然 。
【高中|竞赛与课内,如何两手抓?】好成绩源自好方法 , 筑梦计划为你带来“2021筑梦学员经验分享”系列内容 , 讲述他们荣耀背后的努力与付出 , 好成绩的方法与秘诀 。希望这些分享 , 能为你带来更多前行的勇气 , 迷失中找寻到方向 , 筑梦未来 , 不负青春 。
对于竞赛 , 很多同学跃跃欲试 , 但又害怕影响课内的学习 , 最后选择了放弃 , 甚至连尝试的机会也被挡在了门外 , 可是又心有不甘......
课内与竞赛的学习 , 摇摆不定?该如何选择?
第9期:筑梦计划学员张同学 , CMO铜牌 , 2021年考入清华大学 。面对“课内与竞赛的学习” , 他是如何抉择的?一起来看~
高中|竞赛与课内,如何两手抓?
文章图片
浮舟沧海 , 立马昆仑
大家好 , 我是清华2021级自动化系的大一新生 , 下面我想通过个人经历简单谈谈高中课内与竞赛的学习 。
竞赛概述
高中从高一到高三一共参加了三次数学竞赛(最好的一次是CMO铜牌) , 一次物理竞赛(省二) 。
初入高一 , 我便尝试了一次 , 当然 , 只是获得了省三 , 但那时便悄然燃起了我对竞赛的热情 。学习数竞的路可谓是一波三折 。不仅需要尽快学完高中的课程 , 还要针对代数的基础进行巩固 , 比如因式分解 , 不定方程这些初中并不重视的知识 , 以及很多拔高的东西 , 有的是课内的延伸拓展 , 还有像数论组合这些难啃的骨头 。
对于一试 , 大多都是课内难度 , 而且近几年一试难度逐渐降低 , 课内基本功过硬 , 基本一试是可以拿满的 。
二试可能和课内关系不大 , 需要上一些课刷大量的题 , 并且总结出自己的方法 。像我做平几的题目 , 每做一道都会好好反思用了哪些定理和性质 , 辅助线是怎么想出来的 , 有没有常见的基本形和二级结论 , 以及到了后期 , 我也开始自己尝试发现一些结论 , 编一些题目 , 这也促使我在高三参加CMO时没有在平几题中紧张 , 而是顺利的用相似的方法做了出来 。
竞赛与课内
由于我在学竞赛的过程中也并未忽视课内的学习 , 因此总有些时候觉得瞻前顾后 , 忙的不可开交 。但因为热爱和信念让我坚持了下去 。也正因如此 , 我也尝到了竞赛的甜头 , 尤其是学数列不等式导数以及最后的几轮复习过程中 , 我可以极其轻松的应对 , 并且有了比别人更强的创新思维 , 钻研精神以及解决难题的能力 。
坎坷之路
当然 , 我的竞赛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比如高二的高联由于填空题没考虑双解就与省一失之交臂 。以及高三的高联磕磕绊绊进入省队 , 也是因为一试的无谓失误(因此打好基础 , 在考场多给一试一些时间 , 求稳真的很重要) 。接着在CMO中获得铜牌 , 为竞赛之路画上了一个略有遗憾的句号 。
竞赛之后
其实拿到铜牌就意味着什么也没拿到 , 意味着还要靠裸分或者强基才能触碰到清北的门坎 。老实说 , 从长沙飞回熟悉又陌生的学校课堂着实不易调整 , 再加上落了一些课 , 我也不出意外的在紧接着的月考中有了退步 。最主要的是心态尚未调整好 , 总是有些散漫 , 没有紧张感 。于是我开始尝试改变现状 , 从制定计划开始 , 逼着自己牺牲一些休息的时间追赶进度 。现在回想 , 有了那么一段拼命的经历真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 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 我便又回到了熟悉的名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