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期中考试后,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及时调整孩子的学习状态( 二 )


任何一场考试 , 我们要想尽办法把他的教育价值挖掘到最大 , 如果我们最后收获的只是一个分数 , 那要求就太低了 。 我想考试首要的功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 那就是“诊断” , 是对孩子之前学习过程的检验 。在看到孩子的试卷后 , 比起家长的连番追问 , 其实更好的做法是引导孩子自我总结 , 自我分析 。
例如 , 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 , 哪些题是答得不错的 , 在平时的学习中哪些方面(上课听讲效率、作业完成效率、改错情况、时间的合理安排等等)做得好 , 才保证了这些题做得好;哪些又是孩子觉得有问题的地方 , 反映出平时哪个学习环节出现问题了 ,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 , 能找到几种方法来解决或者改善……
这样处理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引导孩子关注学习过程 , 只有过程做好了 , 才会有一个理想的结果 。 学习真的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
在孩子表达的时候 , 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一道题我本来会做 , 只是由于马虎做错了 。 ”面对家长或老师的疑问 , 很多孩子都这么回答 。 此时 , 我们一定不要等闲视之 , 以为孩子“马虎”只是小事 。
“如果试卷上的题目是1+1等于几 , 你会因为马虎而做错吗?”答案当然是不会 。
很多所谓的“马虎” , 本质上还是在知识掌握上出现了问题 。 做题也好 , 做事也好 , 不“马虎” , 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我们 学习的过程 , 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 , 弥补缺点和不足的过程 。 凡是爱“马虎”的孩子 , 往往不是一次两次“马虎” , 而是经常会重复发生 , 甚至每次都“马虎” 。 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
02
总结过后 , 对未来学习的规划也很重要
语文特级教师袁卫星曾写给当时正在念高中的女儿的一封信 , 对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 , 进而正确规划未来的学习方向很有意义 。 第三点不妨根据孩子的年纪及体能做相应调整 , 适合自己孩子的 , 就是最好的 。
第一 , 要明确学习的目的 。
学习是一苦差使 ,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 但也有人把苦事变成了乐事 , 那是他找到了学习的意义 。 真如尼采所说:“懂得‘为何’而活的人 , 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 ”我们为什么而学?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为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情 , 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也为自己的衣食生存 , 为自己的荣誉名声 , 为自己的有为人生……
我希望你能够做这么几件事:
1. 注意收听收看国内外时事新闻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 读一本伟人传记 , 我推荐你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的传记;
3. 针对自己的思想弱点找一句或写一句能够医治这一弱点的“座右铭” , 贴在醒目处;
4. 每天用15分钟左右时间写日记 , 问三个问题: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今天最大的不足是什么?明天有什么打算?
5. 在老师或爸爸妈妈的指导下 , 试填一次高考志愿 。
第二点 , 要激发学习的兴趣 。
研究证明 , 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 积极性高 , 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反之 , 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30% 。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说 , 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 , 其力量好比炸药 , 立即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 。
在激发学习兴趣这个问题上 , 我希望你试着做一做这么几件事:
1. 如果你喜欢文化课以外的学习(比如电脑、绘画、球类)到了痴迷的程度 , 能不能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进行一次适当的调整 , 在这个月中间 , 在痴迷的项目上最大限度地克制自己 , 把精力转移到文化课中去 , 以求得一个月后的适度平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