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白夜谈】曾经热爱游戏的教师们,也开始苦恼“游戏沉迷”了
编者注:这篇夜谈的大部分采访都发生在8月之前 , 彼时严格的游戏防沉迷制度还未上线 。 关于游戏防沉迷制度上线之后 , 孩子们的情况 , 我们会在近期为大家带来报道 。
我毕业于一所还算不错的师范学校 , 有不少大学同学仍然以青年教师的身份活跃在教学一线 。
一开始 , 这些曾经和我在大学宿舍里一起打游戏的老师们 , 画风还很符合大家对理想教师的预想——虽然明面上都隐藏了自己是资深玩家的事实 , 但在和其他教师交流时 , 还是尽可能对孩子的娱乐爱好表示肯定 , 时不时还在学生和游戏相关的周记上适当玩梗 , 来拉近师生距离……听上去很美好 。 我甚至还组织过他们进行过一场关于新时代教师对网瘾问题的访谈 , 后来发表在媒体上 , 反馈不错 。
然后 , 数年过去了 。 再次相聚的老师们 , 对游戏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虽然不像某些老教师那样 , 视游戏为洪水猛兽 , 但他们无一不受到“网瘾”问题困扰 , 执教初期那种“只要家长配合 , 我肯定能引导学生们玩好也学好”的自信荡然无存 。
“倒不是我不爱这些学生了 。 而是沉迷这事真的有时候和家长、老师关系都不大 。 ”在教准高三班的王老师跟我讲述了一个案例:他班上有个后进生 , 在高考前准备闭关学习 , 因此事先专门请了一天假 , 和他游戏中的玩家朋友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告别仪式 , 场面很温馨 , 令人感动 。 这场告别也得到了他父母的支持 , 怎么看都是开明家长+浪子回头孩子的组合 。 结果 , 闭关了两天 , 这哥们就控制不住自己 , 又把手机偷出来打游戏了——“就两天” 。
这种事在现实中并不鲜见 。 在网络舆论中 , 孩子沉迷游戏的主要责任一般是家长和孩子沟通不畅 , 或者给予的压力太大 , 但在现实位面 , 家长开明、学生懂道理、教师也合格 , 但沉迷依然存在的情况也有 。 不少老师表示 , 他们的很多学生家长在孩子们沉迷游戏之后 , 不光频繁地找老师和孩子沟通 , 还找了医院和心理诊所的专业心理咨询 , 进行沟通疏导 。
“但就没办法 。 孩子自己也知道这个阶段很重要 , 但克制不住要玩 。 道理都懂 , 但人就是控制不住 。 ”
教初二的张老师则讲了一位经常上知乎的家长的吐槽:“如果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 , 孩子沉迷游戏了 , 他们会说都是你过多干预导致;而如果家长给予孩子自由 , 让孩子自主选择 , 孩子沉迷游戏了 , 他们会说孩子在经受诱惑的关键阶段没有你陪伴 , 你也是错的 。 所以我孩子沉迷游戏了 , 在网上问解决办法 , 横竖都是我错 。 ”
严格来说 , 这些所谓沉迷游戏的少男少女 , 游戏时间还远远达不到“成瘾”那个级别 。 但是 , 在目前激烈的教育竞争态势下 , 稍微多玩点游戏 , 就很容易演变为成绩的落后 , 最后导致滚雪球效应:孩子在现实里能获得的正面反馈更少 , 于是愈发离不开手机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 , 家长能做的其实不多 , 因为孩子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
“至于创造比游戏更吸引人的校园、家庭环境 , 就不要开玩笑了 。 考试是一个内卷严重的副本 , 内容枯燥 , 玩家极难提升自己 , 还有严重的职业歧视(指偏科) , 比任何一个垃圾网游都要垃圾 。 这就是事实 。 而游戏里 , NPC和机制设计都会高度照顾玩家情绪 , 甚至连挫折构成都没有 。 有些游戏 , 你只需要肝甚至签到就能有稳定的收获和成长 , 你叫老师和家长怎么去营造一个比这玩意更吸引人的乌托邦?”
推荐阅读
- 考研|95后家长有苦难言,毕业后不是考研就是考编,新型啃老悄然而至
- 条例|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有区别吗
- 赵倩|课后服务让寒假暖意融融——柳林县新希望学校开展寒假免费课后服务
- 隔离点|天津一高校成隔离点粗暴转运学生物品,网友喊话去“抄作业”
- 郑州大学|郑州大学:留校郑大学生春节三天免费吃饭
- 广东|广东3年投18亿元助职教扩容提质
- 课堂|天津推出寒假线上美育实践课堂
- 质量|留住县中教师不能只靠禁令
- 大学|大学哪些专业对身高要求?这6类差1cm也报不上,家长和学生要清楚
- 大学|班主任邀请学生参加婚礼,家长统一发1000元红包,隔天看微信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