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议限制录取未报到考生的背后值得反思
针对网民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高考录取未报到的失信考生处理”留言,广西招生考试院19日回复称,对高考录取未报到再次参加高考的学生进一步采取限制性措施,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或地方法规政策,综合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各方承载力和认可度,充分保障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益。(11月21日澎湃新闻)
被录取了却不报到,考生放高校“鸽子”的做法确实有点不地道。从网友的建议不难看出,录取不报到的做法被视为违背志愿的“失信”行为,与诚信问题进行了挂钩。不可否认,考生被录取而不去学校报到的做法造成了招生计划浪费,甚至影响了高校对所在省份招生计划的投放。往小了说,对考生个人和家庭带来消极影响;往大了说,是对高校计划和教育资源浪费,这种做法确实有待商榷。
值得注意的是,未报到高考生问题不是个例,而是成了现象级存在。近年来虽然官方未再通报高考考生录取不报到的具体情况,但2004年的数据显示,2003年大学发放的录取通知书是428万张,真正报到的则为382万人,也就是说有46万人收到通知书后不去报到,未报到率高达10%以上。从地域上看,广西、河南、江西等地的录取不报到的考生相对较多。由此可见,该问题理应得到重视。
至于为何录取不报到,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相关高考志愿投档、录取规则的影响下,考生可能被录取到自己不满意的大学和专业,是被调剂过去的,于是选择放弃报到;二是考生认为自己考得不理想,自己想通过复读再次向理想大学发起冲击,但家里人不同意,于是填报志愿不报到是他们的权宜之计;三是极少部分考生单纯就是为了走流程,以此向学校争取“议价权”,赚取复读奖励。
录取不报到的下一步就是复读,这就要说说“复读十二年”一事。近期,广西一位多次放弃高考录取资格而复读十二年的考生受到广泛关注。今年33岁的唐尚珺第13次参加高考,曾被广西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校录取,但都没有去。当然,很大程度上是执着于自己的清华梦,可也曾为600分考生给十多万和考上清华给60万的奖励而折腰。把复读当成生意,细思极恐。
【广西|建议限制录取未报到考生的背后值得反思】由此,限制录取未报到考生的建议值得思考,但也要注意不能因此侵犯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权。各地在探索是否将未报到列为失信行为的时候,要兼顾公平与惩戒,完善志愿填报规则,不妨从填报志愿数量上加以限制,最大限度上减少录取挤压和资源浪费。广大考生们也该明白,梦想的确不该被辜负,但机会成本也不能被忽视,名校不是成功唯一标签,真的努力过,青春就没有遗憾。(孟伟)
推荐阅读
- 申论|22年首次报考执业药师的“小白”,建议你们这么做!
-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电场、磁场解题宝典,建议收藏!
- 宁波|高三学生,成绩过本科线几十分,适合报考军校吗?我建议这样考虑
- 陈旭|专访南开大学教授原新:建议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以缓解养育压力
- 宁明|广西宁明:封控区内两所学校暂时停课 其他学校正常期末考试
- 大学|2022广西省高考录取难易度排名:上交排名仅62,上交医学院更是大跌眼镜
- 学霸|当课桌有了“等级限制”,学霸使用史诗桌,学渣却只能使用新手桌
- 招聘|乡镇公务员招聘,岗位要求将放宽,有“三不限制”,上岸更简单
- 建议|2022国考面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这9点建议别忽视!
- 大家伙|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备考干货建议,记得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