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将绿色的种子厚植学生心田

近日 , 南京林业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 这是该校继2019年5月成立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以来 , 又一次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贡献“南林力量” 。
“如今 , 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生态文明建设是必由之路 , 给新时代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蒋建清说 , 作为一所林业特色高校 , 南林大构建“五维一体”生态素养培育体系 , 着力培养具有生态理念和绿色技能的生态文明建设者 , 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批具有生态情怀的人才 。
所有学院都开设生态环境类课程
每年金秋 , 在南林大体育馆内 , 蒋建清都会为新生讲述学校林业前辈的动人事迹 , 鼓励新生厚植绿色基因 , 扛起生态责任 。
围绕“绿色发展基因培植”育人轴心 , 南林大从顶层设计、教学改革、平台搭建、队伍建设、环境营造5个维度深探索、密织网 , 将绿色的种子植入每一名学子心田 。
课堂是培育绿色学子的主战场 。 南林大不断增加生态类选修课数量 , 目前绿色文明类通识选修课程由2016年的12门增加至57门 , 学生选修学分由原来2个学分增加到4—6个学分 , 并鼓励各学院开设本院专业与生态环境学科交叉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 目前 , 所有学院都开设了生态环境类必修或选修课程 。
蒋建清告诉采访人员 , 学校特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 将生态理论、知识和技能等有机融入各专业课程建设 , “浸染绿色的交叉课程 , 吸收林科优势专业的营养 , 促进‘非林’专业与林科专业间的深度融合” 。
如今 , “绿色设计与制造”“土木工程与环境”等一批精品课程 , 提升了学生将绿色理念融入专业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 在每年的毕业设计展上 , 生态环保是每一届毕业生创作关注的重要主题 , “零污染”、“零甲醛”、巧用废弃物等作品琳琅满目 。 在2020届毕业生中 , 赴基层就业人数较往年提高了48% , 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南林学子将绿色生态的种子播撒到祖国生态文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 。
生态式校园让一草一木都育人
“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替山河装成锦绣 , 把国土绘成丹青” , 在南林大校园主干道 , 绿色标语一字排开;“树人树木”的景观石刻点缀于绿草红花之间;校训“诚朴雄伟 , 树木树人”、校歌“为了碧水青山” , 彰显南林人的追求……
作为一所林业高校 , 南林大努力打造生态式校园 , 力争让每栋建筑都说话、每个空间都传情、一草一木都育人 。 学生跨入校门后 , 生态理念于润物无声中悄然形成 。
为积极探索关键技术 , 有效对接国家战略 , 南林大相继成立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案例研究中心、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等生态研究智库 , 引领和助推生态理论研究 , 并以之反哺教学 。
校内学者纷纷为生态文明建设科普讲学、著书立说、建言献策 。 张智光教授出版的3卷本系列著作《绿色中国》 , 系统研究了绿色中国建设理念和实践 。 “作为林业院校的学者 , 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目标 , 贡献南林智慧、实现南林价值 。 ”张智光说 。
此外 , 南林大还邀请全国“林业英雄”、知名校友走上讲台 , 近年来共举办生态学术和科普报告近500场 。
在丰富社会实践中传播生态理念
“佳木茏葱 , 奇花闪灼 , 一带清流 , 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在秋高气爽的时节 , 南京玄武湖情侣园内新添了15处别致的小景 。
这是南林大园林学院花园设计与营建竞赛活动现场 。 该院教师引导学子通过改造废旧物品来实现循环利用 , 将图纸上的设计方案转化为一个个精致的庭院景致 。 该活动连续举办了13届 , 已成为该校一项传统品牌生态文化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