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做好生物学教学的“加减法”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 , 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 生物学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必修课程 , 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学生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 ,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生物学教学 , 做好生物学教学的“加减法” 。
对于中学生而言 , 情境之于知识 , 犹如汤之于盐 。 创设适切的教学情境 , 能有效帮助学生体悟知识的内在含义 。 例如 , “尿液的形成”包含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两个抽象的生理过程 。 教学中 , 通常是将两个过程分开学习 , 这样不便于学生完整理解 。 对此 , 我们创设了“筛粮食”的情境:第一步“过滤” , 即用筛子把沙粒、石子等杂质“筛出去”;第二步“重吸收” , 将筛出去的小粒粮食重新“捡回来” 。 在“筛粮食”的真实生活情境中 , 巧妙与尿液形成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进行类比 , 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
【加减法|做好生物学教学的“加减法”】生物学教材中有一些知识理论性强、抽象艰涩 , 甚至超越学科界限 。 教师往往担心学生难以理解 , 而不愿碰这些“碉堡” , 更担心浪费时间 , 完不成教学任务 , 于是对学生强行机械灌输 , 导致教学效益低下 。 只有经过适当的体验 , 学生才容易理解 。 例如 ,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节中 ,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 , 肺容积的变化与肺内气压的关系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 对此 , 我们设计了简单易行的“注射器”体验方案 。 一只手把推进器拉出一段距离 , 另一只手的手指将针管口堵住 。 此时针管内部相当于一个密闭的容器 , 里面有一定的气体 。 当把推进器往里推进时 , 针管内部的容积变小 , 里面的气体量不变 , 气压升高 , 高于外界大气压 , 所以很难推动 。 而松开手时 , 里面的气压高于大气压 , 因此很容易把推进器退出来 。 推进器在退出的过程中 , 针管内的容积逐渐变大 , 气体压力又逐渐下降 , 直到内外气压平衡为止 。 学生在体验中轻松得出结论:气体容积与气压成反比 。
生物学知识较为繁杂、零散 。 理想的教学是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 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用整体观把零散、点状的知识结构化 。 在生物学教学中 ,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 努力让新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经验建立关联 , 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体上的把握 , 形成系统化的架构 , 以帮助学生与新知识建立意义关联 。
“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 , 不同的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存在巨大差异 。 金字塔上半部分所示的4种学习方式 , 即听讲、阅读、视听、示范或演示 , 均为输入式学习方式;下半部分所示的3种学习方式 , 即讨论、做中学、教给他人或马上应用 , 均为输出式学习方式 。 所有输出式学习方式的信息留存率 , 均大大高于输入式学习方式 。 由此可见 , 想实现高效学习 , 就需要高效输出 。 “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 , 输出和实践最能提升学习效率 , 因此设计形式多样的“输出式学习”活动以减少重复刷题 , 能有效促进知识内化 。 例如 , 学习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后 , 布置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的作业 ,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习“免疫的三道防线” , 要求以“人体保卫战”为题 , 编排课本剧 , 让学生在演中学……在一系列有趣的“输出创造式”生物学作业中 , 学生学得快乐而轻松 , 知识掌握得深刻而持久 , 有效提升了生物学科素养 。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学教学专委会委员、山东省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