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老张|卿云楼外的传说——复旦留学生往事 | 学生宿舍


读史老张|卿云楼外的传说——复旦留学生往事 | 学生宿舍
文章插图
复旦大学卿云楼
在复旦大学校园(邯郸路校区)东南角,有一幢老房子,名叫“卿云楼”。卿云楼名,源于“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诗句,名字古雅,样貌却很平常。乍一看,还以为它是老工房,火柴盒式样,五层楼,格子窗,灰墙。无论是年代、颜值还是名气,卿云楼都难以与奕住堂、子彬院和相辉堂等老建筑匹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里程碑式的地位:复旦第一幢留学生楼。

复旦正式招收留学生,是在1949年以后。最早的留学生,来自日本,名叫今富正巳。今富正巳于1952年从私立上海学院转入复旦中文系,师从过贾植芳先生。1953年夏,今富正巳提前毕业,贾植芳将自己的散文集《热力》赠予他留念。1955年后,贾植芳因“胡风案”蒙难,复出后遍寻《热力》无果。没想到,到了1983年7月,他忽然收到日本寄来的复印件,寄件人今富正巳,此时已是东洋大学教授。贾先生说:“打开一看,正是《热力》,是我当时送给他的那本,扉页上还有我的题辞,不过今富先生在前面又加了一句:‘时隔三十年’!”(贾植芳《狱里狱外》)
读史老张|卿云楼外的传说——复旦留学生往事 | 学生宿舍
文章插图
今富正巳(复旦档案馆藏)
今富正巳之后,又来过三位日本留学生:中田庆雄、山下好之和菊地升。1956年9月,他们进入中文系,跟随胡裕树先生,学习现代汉语。据中田庆雄回忆:“我从未缺席过胡裕树先生的讲课,而且还直接在教研室接受他的辅导。他还给我指定阅读的参考文献,平均每三天为我上一次课,还常常把我叫到他的家里。”(中田庆雄《冰花》)中田庆雄毕业后,长期从事中日友好事业,曾任职于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他还多次回访复旦,并被聘为复旦顾问教授。
读史老张|卿云楼外的传说——复旦留学生往事 | 学生宿舍
文章插图
读史老张|卿云楼外的传说——复旦留学生往事 | 学生宿舍】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会见中田庆雄
我一直有个疑问,上述日本留学生入学时,复旦还没有留学生楼,他们住在哪里呢?得知1957年入读中文系的陈光磊先生曾和他们一道听过课,我去向他请教。陈光磊说:“我们中文系男生当年住在学生宿舍6号楼;日本留学生住在哪里,我倒不清楚。反正在6号楼里,我没见过他们。”我又到复旦档案馆查找史料,没有日本留学生的住宿记录,却在今富正巳的学生登记表上,发现了他的通讯地址——“上海市虹口溧阳路853弄167号楼下”。

1959年,复旦来了一位苏联留学生,名气最响。他叫米沙,全名米哈依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季塔连科出生于1934年,1953年入读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后来成为著名汉学家,曾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协主席。早在大二时,季塔连科偶然读到郭沫若《十批判书》俄译本,便着了迷。他提笔就给郭老写信,表示对中国哲学的强烈兴趣。两个月后,他收到了郭老的亲笔回信:“亲爱的苏联朋友,非常高兴收到你的来信……如果你真的对中国哲学感兴趣,真心想深入研究,作为长者我要告诉你,你需要掌握汉语,但不仅仅是现代汉语,还要学习中国的文言文。”就这样,1957年2月,季塔连科赴华留学。他先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受业于任继愈、冯友兰先生。1959年9月,转到复旦哲学系,师从胡曲园、严北溟等先生。
读史老张|卿云楼外的传说——复旦留学生往事 | 学生宿舍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