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是父母给孩子的最美馈赠( 二 )


这些年 , 媒体每年都会对一些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报道 , 如果留心观察 , 从媒体报道的字里行间总会看到 , 所有这些学业出色的孩子 , 他们虽然家境不同、父母学历不同 ,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家里书多 , 爱阅读 。 当这些孩子谈到他们的成绩时 , 几乎没有人归因为自己多么用功 , 而是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丰富的课外阅读 。
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和一个不喜欢阅读的孩子 , 在幼儿期、小学阶段 , 甚至包括初中低年级 , 往往看不出太大的差异 。 课外阅读少的孩子在课外班、家长和老师的强力推动下 , 甚至会暂时表现出成绩方面的优越 , 这给不少家长和老师带来错觉 , 以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 , 甚至认为它还会挤占学习时间 , 影响学习成绩 。 但当孩子进入中学 , 随着学业的不断扩展和深度增加 , 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后继乏力 。
当然 , 并不是只要阅读就一定能拿到优异的高考成绩 , 但是不阅读肯定拿不到优异的高考成绩 。 这就像并不是种庄稼就一定有大丰收 , 但不种庄稼肯定没有收成一样 。 高考成绩当然不能代表教育的成败 , 更不能说明人生的得失 , 但高考作为我国一种绵延几十年的人才筛选机制 , 至少可以佐证阅读的功能 。 这种功能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机制里都是有效的 。
4、自我救赎和自我成长
可以说 , 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带着某种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长大的 , 区别只是程度不同 。 其原因 , 一是几乎所有的家长 , 在教育子女的道路上都犯过错误 , 这些错误虽是无心之过 , 但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 。 二是生活不可能对每个人都绝对公平 , 亲戚、朋友、邻居、教师、同学以及社会大环境等等都有可能破坏童年的无忧无虑 。
我们也看到:有的人虽然历尽坎坷 , 却能战胜伤害 , 最终活得精彩;而有的人却十分脆弱 , 遇到打击就一蹶不振;更有甚者 , 自己在童年时代遭遇了伤害 , 成年后却复制着恶行 , 又去伤害更弱小的人 。
【教师|阅读是父母给孩子的最美馈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些能够走出童年阴影的人 , 他们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成全的能力是怎么来的?答案当然也不可能是一种 ,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 。 但有一种自我救赎方法是最普遍、最有效、最简单 , 也最能自我把控的 , 那就是阅读 。
任何一本好书 , 其中往往蕴含着人性的真善美 , 其核心价值观也一定是正面的 。 尤其当我们发现了一本好书时 , 就像拥有了一个隐形的知心朋友 , 它和我们交流思想 , 倾心畅谈 , 让我们的心灵不再孤寂 , 更让我们对生活对人生有深刻的领悟和洞悉 , 内心的伤痛也会慢慢地得到平复和疗愈 。
5、爱阅读的孩子不容易变坏
爱阅读的孩子不容易变坏 。 因为孩子一旦形成了阅读习惯 , 就是建立起了一种正向能量的吸收方式 , 书籍向他的内心灌注美好的东西 , 生物的自我保护天性也让他愿意消化和吸收一切正面的东西 , 并且有能力甄别和剔除不利于自我成长的部分 。
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社会生活 , 倾听了众多的智慧语言 , 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 , 他内在的智慧会不断提升 , 思想会更成熟 , 价值观会更完善 。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道理 , 对一些人如同一张薄纸 , 轻点即透 , 豁然开朗;对另一些人却如高山 , 难以逾越 。 这是因为前者通过阅读为自己建立起了很多接纳新思想和新事物的通道和根须 。
拿起一本书去阅读 , 这个行为本身就表明了一种谦逊的生活态度:外面的世界总有我意想不到的精彩 , 总有能帮助我不断提高的思想和智慧 。 借助书籍 , 任何一个普通的人都会慢慢获得清晰的思考能力、敏锐的洞察力 , 更少陷入盲从和愚蠢 。 阅读能让人看见世界 , 看见他人 , 也能让人从外到内看见自己 。 当一个人能看见自己时 , 就会自动进入修复程序 , 并且变得有力量 , 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 。 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导师 , 这是人生中最可靠、最能受益的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