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某App号称花388元就能查考试排名( 二 )
问:那就可以知道排名?
答:你要先咨询学校开不开通这个权限,有的学校会特别申请公开一阵子,但不是一直公开。
问:你们现在覆盖了全国多少学校?
答:很多哦。
对于“某分数”APP的做法,不少家长都表达了不解,既然是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排名,为何要留一个收费的口子?而且这样的权限给老师,意欲何为?
面对家长们的不解,一名资深教师向采访人员表示,虽然她本人没有使用过“某分数”APP,但她表示:“教育部的规定,我相信大多数老师都不敢踩红线。平台方利用查排名这一点当噱头,也是瞄准很多家长不会向老师核实是否有权限一说,这种营销手段就是为了赚取会员费,应该被及时禁止。”
平台是如何实现数据汇集的?
游走在政策左右的“进校园”APP大军,大多与学校开展合作,学生账号只需学号、姓名等信息就可自动生成,教师可在其平台进行网上阅卷,从而实现考试大数据的汇聚,并智能分析学生考试失分点,为其定制个性化错题集等等。
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校园电子书包、信息化平台、教学过程化评价体系……这一切都加速着家长和学生对教育信息化的适应,一批像“某分数”这样的APP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如“某学网”“某天网络”等等,通常分别设有教师端和学生端、家长端的不同入口,以此区分提供不同的功能。
那这些平台究竟是如何实现数据汇集呢?其实,这些教育类APP大多与学校开展合作,学生账号只需学号、姓名等信息就可自动生成,教师可在其平台进行网上阅卷,从而实现考试大数据的汇聚,并智能分析学生考试失分点,为其定制个性化错题集等等。
考试查分、学情分析、试卷解析……往往是这类平台的卖点,根据“某学网”官网信息,该APP已经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6000所学校实现常态化应用,受益师生超过2500万人,每月平均服务各类班级、年级考试,班级测试数万场。在其页面底部,还展示着与其合作的各省市重点学校的名称。事实上,这些APP通过初期免费推广模式,不断扩宽市场,让教师、学生、家长都适应这种对在线改卷、统计分数的新模式,进而推出增值收费服务。
采访人员了解到,在这些APP平台上,查分、错题本、分析报告等服务都是免费提供的。至于会员收费项目则由家长决定是否要购买,某平台在购买会员服务的条款中明确表示,其提供的个性化服务系收费项目,此收费与学校方无关。
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一批优秀的教育类APP确实通过其敏锐的市场判断与优质的平台服务,进入了全国各大中小学。但对于其增值付费服务部分,究竟是否合情合理?又是否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呢?
值得一提的是,“某分数”这款APP在“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发布通告中被点名,其安卓版本存在的问题:一是在申请打开存储、相机、麦克风等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时,未同步告知用户其目的;二是收集的设备IM EI号等个人信息未在隐私政策中说明;三是未逐一列出嵌入的友盟、腾讯等第三方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类型。
[专家说法]
企业是否有权获取学生成绩查成绩排名之风为何屡禁不止
企业是否有权获取学生成绩?打着查排名的噱头,诱导家长付会员费是否属于违规行为?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如果学校老师通过APP公布成绩排名,属于违规行为。一旦出现这类问题,要严查学校老师是否强制推荐家长使用,是否违规公布成绩与排名。
2017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要控制考试次数,探索实施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对相关科目的实验操作考试提出要求。命题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注重加强对能力的考察。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然而从现实看,依旧有一些小学和初中老师,会采取线下(在班级里)或线上(在家长群)的方式,用更隐晦的“公布”学生分数、排名。更耐人寻味的是,眼下的舆论,关注的并不是公布学生分数、排名违反规定,而是讨论分数、排名是不是学生的隐私。
推荐阅读
- 大学|带“农”字的大学录取分数低,中国农大不受青睐,为什么?
- 分流|“读技校就是没出息”,某教授谈技校生未来,忠言逆耳,太现实了
- 隔离|北京某小学教师辱骂学生后续,被官方通报,已对涉事教师开除处理
- 大学|文科分数线首次低于理科?高考难度或将“升级”,需注意
- 伦理|CPA刷题APP全方面测评与推荐!拯救拖延症,摆脱低效率!
- 廊坊|2022四川美术联考五分段表,本科分数线及录取预测,你有机会吗?
- 高校|新高考模式下,理科分数要想超过600分,决定权不在数学而是这科
- 招生|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一二本同时招生,女生比男生分数高,附各省分数
- 隔离|天津某高校宿舍做隔离点,学生物品运转时遭扔抛,校方回复引热议
- 侵权|艺考进行改革,文化课分数变得更重要,考生要认清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