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后备军”创“双一流”丨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开发原创性新药 增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 二 )


对标丨科研实力强劲 抗艾滋病毒治疗取得创新性成果
今年3月份,教育部就“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工作答采访人员问,明确指出成效评价考察内容的框架,指出核心性维度是“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的集中综合反映。学科建设评价,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
对标“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考察核心性维度,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建设情况如何?“学科重点针对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四个方面开展了系列相关建设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常俊标表示。
学科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教学名师、国家优青、中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60余人次。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修章订制,招贤纳才,加速人才引育,不断集聚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化学学科科研实力强劲。江智勇介绍,特别是在药物研制与绿色创新技术方向,汇聚了以常俊标教授为代表的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中原学者领衔的极具创新能力的大团队,紧密围绕大品种药、创新型药物的设计合成,深入研究大品种药、创新型药物的药理药效,并应用于抗艾滋病毒治疗。
研发的抗艾滋病1.1类新药阿兹夫定(FNC)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研发的治疗脑梗塞1.1类新药BZP和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原研药物哆希替尼,也已进入I/Ⅲ期临床研究。
另外,绿色介质化学方向,依托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样汇聚了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国家优青、中原学者等为主的创新能力突出的大团队,紧密围绕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质关系,深入研究离子液体体系的微观分子间相互作用、介观结构和复杂体系相行为调控,并应用于绿色分离、生物质利用、二氧化碳捕集等化学过程,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

学科|“后备军”创“双一流”丨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开发原创性新药 增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
文章插图
常俊标带领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开展工作
目标丨开发原创性新药 增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
展望未来,常俊标表示,化学学科将重点加强优势特色研究方向的建设,注重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汇聚研究型大团队,以原创性科研成果促进国家级科研奖励的突破,着力提升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而显著增强学科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努力使化学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的快速发展轨道。
当前,我国新药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差,在国内医药行业中,原研新药仅占5%左右,其余95%都为仿制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品种少。接下来,学科将更加注重开发原创性新药,增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江智勇称,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寻求清洁能源、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未来五年将充分发挥平台及团队的优势,如:王键吉教授科研团队将继续围绕碳能源转化中CO2的吸收与再利用面临的困境,通过光催化和电还原技术将环境中CO2进行高效吸收并能源转化。
此外,河南是医药健康领域的消费大省,学科将抢抓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调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依托,聚焦功能有机分子及创新药物研发,结合重大疾病、大品种药物与原料药的设计、合成等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助力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