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一场校地合作签约仪式,透露了宜兴怎样的产业雄心?


产业|一场校地合作签约仪式,透露了宜兴怎样的产业雄心?
文章插图
南京工程学院—宜兴市人民政府校地深化合作签约仪式现场。宜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不断的校地合作中,我们更加认清了集聚科创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了推动创新发展的紧迫感。”11月26日下午,在南京工程学院——宜兴市人民政府校地深化合作签约仪式暨2021“陶都名企高校行”活动上,宜兴市委副书记、宜兴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寿彬如是说。
作为当天活动的重头戏,一系列项目签约仪式引发关注,本次签约分为校地、校企两个层次,共4批14个项目,其中包括共建“南京工程学院宜兴技术创新中心”、 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合作项目、高层次人才培训合作项目等,以及多个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宜兴对于产业、人才的重视和规划,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不少在场同学表示。
事实上,早在2017年10月,宜兴市便与南京工程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经济文化、科技人才等方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
在陈寿彬看来,四年多的时间里,校地双方从民间交流到官方共建,从产业对接到人才引育已经建立了全面合作,也成为了宜兴对外开展政校企、产学研合作的标杆和示范,“借助校地、校企的高频互动、精准对接、优势互补,为宜兴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基因’‘创新血液’。”
作为合作的见证者,南京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史国君亦感受颇深,他表示,近年来,该校环境工程学院、工业中心等教师与宜兴多家企业开展密切合作,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32项,合同金额600余万元。
“为了支持宜兴产业发展,学校共计派出4批3人赴宜兴挂职,多次联动开展人才对接、就业招聘、宜兴产业学院建设、宜兴商会合作、文旅交流、暑期社会实践等项目。”史国君认为,如此深度而扎实的校地合作,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有之义,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地校企共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一场校地合作签约仪式,透露了宜兴怎样的产业雄心?
文章插图
揭牌仪式现场。宜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一场校地合作签约仪式,透露了宜兴怎样的产业雄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宜兴已与34所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集聚了数十家“国字号”载体平台,科技型初创项目成功率超90%,产业、科技、人才呈现深度融合、互促并进的良好局面。
那么,宜兴为何如此重视与高校开展校地合作?
先讲一个题外话。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句话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山清水秀的地方往往可以养育出顶尖的人才。
宜兴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是无锡“一体两翼”重要一翼,产业基础厚实,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生态文旅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电线电缆、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县域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具有校地合作的丰厚土壤。
而作为全国著名的“教授之乡”,宜兴更是素有“无宜不成校”之说,即全国每所大专院校均有宜兴籍人士任教。据不完全统计,宜兴已经出了上百位大学校长、上万名教授以及30位两院院士。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此言不虚。
当前,面对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机遇,宜兴正在努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更好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和苏浙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陈寿彬看来,只有科技创新才能赋能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助推新兴产业壮大成势,进而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当前,宜兴已经迈入了‘打造中心城、奋进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创新驱动将是我们的战略首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