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00字 2022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七篇

《中国诗词大会》在题目设置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题目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丰富的诗歌类别,节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七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2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
你是否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望着窗外,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你是否念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胸怀信心,孤身一人想去外闯荡;你是否念着“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洁身自好,而不与世人同流合污 。看《中国诗词大会》,你会不自觉地来到这引人入胜的诗词空间里 。
在《中国诗词大会》里,高手如云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选手,莫过于陈更姐姐了 。从第一季到第七季,她从未缺席 。上台十几次,多次获得擂主 。但是,出乎我的意料,她不是文科生,而是一名北大理科生 。谁也无法想象,理科生出身的她竟然同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以超强的实力行走在诗词之间,让质疑她的人对她有了新的认识,让更多的人对他产生了敬佩,也让我更加的喜爱观看《中国诗词大会》 。
对待诗词,有的同学说,诗词晦涩难懂,每到学习诗词的时候,都很难记住,因此也就懒得去记了 。还有的同学说,现在已经是现代社会了,诗词的那一套东西已经很古老了,我们没有必要去学习古诗词,更不必去背诵 。其实,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华诗词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中华诗词里流淌着我们民族的血液 。高山虽难却仍可攀,有些诗词虽然难以理解,但我们应该尝试着去理解、去背诵,进而沉淀为我们自身的文化基因 。
在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后,每当想起那些与我年龄相仿选手在台上的精彩表现时,我总是自叹不如 。同时,我也惊叹于那些年龄很小的选手们的诗词储备量如此之多,仿佛他们天生就是为诗词而来,早已把诗词融入血脉之中 。“唐诗,宋词,元曲”就如他们天生的烙印 。而我,几乎能背的古诗都是教材中的,长时间都在脑中无趣地游动直到考试的到来 。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想背诵更多的古诗词,有机会,我也尝试去朗诵一下 。
此刻,在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声音:“人生自有诗意,诗意美在七季” 。谁道,踏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听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赏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吟冬:“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我们徜徉在诗意的七季里,尽情领略这美妙的风景 。
2022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2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可随着时代飞速地发展,优秀的诗词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但是最近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又重新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中国诗词大会》是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竞赛节目,这个节目主要以打擂台为主,节目组从各地选出了热爱古诗的达人一百位组成百人团,挑战选手和百人团同时听题,最后以击败百人团的人数为选手分数,从而选出擂主 。
在第七季中,迎来了许多能熟背3000多首诗词的女博士,从她们身上充分显示了诗对人们的影响,她们个个朴素沉稳 。特别是在总决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从容淡定夺冠、堪称“颜值与才华齐飞”的武亦姝学姐,让我最是佩服!
我想武亦姝学姐之所以会有这番成就,肯定是因为她很小的时侯就打稳了基础 。在比赛中,康震评委评价她说:“不怎么笑,深沉地看着你,过一会儿徐徐地吐出一句诗 。”说明她满腹经纶,而我现在最多就只会一百首诗词,与她相比真是差远了 。
现在许多人都在崇拜明星 。生活中武亦姝喜欢随身携带一本苏轼的诗词,还奉陆游,苏轼和李白为自己的“三大男神” 。
在看比赛的同时,我也会跟他们同步答题,只有偶尔简单的题目才能答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诗词功底不扎实,有很多诗词意思不理解,诗词背景不明白,所以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多多积累,就如武亦姝说的“喜欢诗词,享受诗词,让诗词点缀生活”!
《中国诗词大会》,让我受益匪浅!
2022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3

这是一个有趣但是很难持续火下去的节目 。
目前来说,考题大部分来自中小学课本里的诗词,正因如此,才能让观众有参与感,吸引更多的观众 。但是举办的场次多了就会面临一个困境:如果增加难度,势必会流失观众降低收视率;如果维持现状,常见诗词考来考去会极大地降低节目的可观赏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