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将于近期择机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5篇,希望大家喜欢 。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1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随着屈原的这首天问,人类,就开始了对太空的探索 。它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领域,上个世纪,它仍然是知识的荒原 。可在如今,它已然成为了“三尺讲台” 。
奇妙的水珠悬浮于半空之中,久久不下落;陀螺能够在空中直线飞行,不偏离轨道;人的方向感可以随意变换……这些种种,在地球上我们都是难以体验的 。可是在太空中,因为失重,这些奇妙的现象都展现了出来 。
看完了这仅四十分钟时长的太空授课,心中却是久久不能平静 。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授课,更是一种点燃人们对太空探索激情的火种 。如同普罗米修斯的壮举,这堂课给人们对太空的热情带来的星星火种,引发的火势却可以燎原 。
“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么啊……”这些儿时的问题,我在一些科普读物上知道了答案,明白了还有太空的存在 。于是从此,便对太空有着丝丝的好奇 。
但是,随着不断的成长,儿时的好奇心似乎已经被时间长河所磨灭,已有多久没想起太空来了呢 。

随着神州飞天,心中的好奇终于又被引发了出来,知道看了这届太空授课,才明白,原来心中对太空的向往,一直存在 。
生动的课堂如夜中的明灯,引我们走近太空,帮助我们明晓了知识,同时又点发了我对太空的热情 。那么,太阳系之外有什么呢?宇宙还未形成前,天地又是什么样子?
不由得,对太空充满了好奇,想以热情来探索太空,探索那么未知的领域 。仍记得有一首诗中诗人写道,宁愿变成一根树根深扎地底,也不愿在星空中飘浮 。我却想说,我愿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来满足自己的好奇、愿景 。
用热情探索太空,探索未知的领域,这就是我的感悟 。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2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 。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 。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 。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 。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 。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 。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 。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3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
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