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感悟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个人感悟心得体会

传承传统文化要分清传统的精华和糟粕 。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值得我们去传承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个人感悟心得体会,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个人感悟心得体会1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 。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 。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 。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 。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个人感悟心得体会2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如国家将中秋、端午等节日列为法定节日 。可尽管有上述措施和手段,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为什么传统节日渐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 。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青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下,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聊 。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 。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 。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 。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 。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 。没有繁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