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是谁提出的,白马非马是谁提出的问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白马非马是谁提出的,以及白马非马是谁提出的问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白马非马的说法谁提出的?“白马非马”的说法是战国公孙龙提出的 。《公孙龙子·白马论》对此作了系统论述 。公孙龙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公孙龙认为,“马”这个名是用以指马之形的,而“白”这个名是用于指马之颜色的,所以这两个名是不同的 。这是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立论的 。
“白马非马”的命题意义
“白马非马”的命题,探讨了一般与个别的差异区别,反映了其哲学理论思维的深刻,对中国哲学认识论和古代逻辑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后期墨家正是在批判扬弃名家思辩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较完整的逻辑学体系 。
但“白马非马”的命题忽视了一般和个别的联系,而把二者的区别绝对化,从而得出一般不包含于个别之中的结论,便流入绝对主义的诡辩 。

白马非马是谁提出的,白马非马是谁提出的问题?

文章插图
2白马非马是谁提出的?白马非马是中国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逻辑问题 。
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白马”就是白色的马,是特定属性动物 。“马”就是马这种动物,是范围限定到“种”这一层次的一个生物类群的总称 。
理解论述的关键在于理解其逻辑连词“非”,这里的“非”即“不是”;而“是”的含义包含“属于”、“等同”等意思 。从心理学角度讲,“白马”的称谓暗示出它与“马”的联系 。
扩展资料:
白马黑马的故事介绍:
相传我国历史上有个公孙龙,有一天,他牵着一匹马要过关口 。根据当时国家的规定,马是不允许带出关的,于是,守关的人对他说:“先生,你人可以出关,但按规定马不能出关,请你把这匹马留下 。”
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而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 。规定只说马不准出关,但并没有说白马不准出关呀!”经过一番舌战,公孙龙还是牵着马出关去了 。
3提出白马非马的思想家是谁?公孙龙 。
白马非马,中国战国时期由名家提出辩论问题 。其中最著名的论据由公孙龙提出,根据离坚白的思路而建立 。
原文论证
白马非马的论证,被收录在《公孙龙子·白马论》中 。
公孙龙首先建立了“白马非马”这个命题,主要的理由是,“马”是用来描述外形,而“白”是用来描述颜色,颜色与形状属于不同范畴,所以白马不能说是马 。白马是由颜色(白色)与外形(马),两种特征结合而成 。如果不具备颜色(白色)这个特征,单单只有外形(马),就不能说是白马 。
他接着强调,黄马、黑马皆是马,但黄、黑马不是白马 。如果白马是马,那黄马、黑马不是白马,所以也不是马,与命题矛盾,所以不成立 。〈白马论〉:“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 。
所求一者,白马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 。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 。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
公孙龙的论证如下:
白马有两个特征:
1、有马的特征
2、白色的
而马只有一个特征:
1、有马的特征
因此拥有两种特征的白马不等同马,所以白马非马 。
扩展资料:
哲学视角
哲学追求事物的真实,面对“白马非马”的论述,首先要明白其本意,不然会落入掩耳盗铃似的逻辑谬误 。这里“白马”就是白色的马,一种有特定属性的动物 。“马”就是马这种动物,是范围限定到“种”这一层次的一个生物类群的总称 。
理解这一论述的关键在于理解其逻辑连词“非”,这里的“非”即“不是”,而“是”的含义是有多重的,其中有“属于”、“等同”等意思,也就有“包含于”和“等价于”的逻辑关系 。而“白马”的概念是属于“马”,但不等价于“马”的 。
从心理学角度讲,“白马”的称谓在普适认知里暗示出它与“马”的联系,而“非马”的判断则违背逻辑惯性,让接受者加以注意,同时借助“巴纳姆效应”式的安慰原则读者自己对“非马”论述找到合理支撑,从而使常识和理性判断产生逻辑矛盾 。
而且词语本身读来耳目一新,易记顺口,而且还有哲学韵味,能一定程度上显示运用者有思考的倾向,所以作为一个著名的诡辩哲学命题固定了下来且流传开来,实质上是哲学中逻辑学范畴里“语义谬误”的体现 。同时,哲学不否定“白马非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运用还有其它含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