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多地加强校外培训收费监管,政府指导价呼之欲出

伴随“营改非”期限临近,为确保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益属性,堵住行业过度逐利和机构跑路的通路,多地陆续公布了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的资金监管细则,政府限价的实施路径也逐渐明晰。
近日,作为浙江省“双减”试点市之一,金华发布《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有关情况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至此,金华也成为浙江省首个、也是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公开非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政府指导价标准的地市。
金华方面表示,落实预收学费监管工作,督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格执行政府指导价,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提高或变相提高政府制定的培训收费标准。
9月初,教育部等三部门公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明确,各地要在2021年底前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下称“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管理政策。随后,北京、湖南等多个省市明确提出,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但除湖南等少数地区在落地政府指导价上取得进展外,多数地区的政府指导价仍处于酝酿期,其定价标准尚未正式推出。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在落实“双减”、整治校外培训的过程中,政府指导价是最具重量级的举措之一。它的实施将对教培业的整体生态产生影响,并将成为校外培训机构在“营改非”期限临近之际,决定从事还是退出K9业务的重要参考因素。
“正是基于这种重要性及定价的复杂性,各地政府指导价的定价标准迟迟未能推出。当前,多地完成相关定价工作仍需时日,预计更多地区的政府指导价会在本月中下旬出炉。而这个指导价或只是一个暂定价,仍需一个探索试行期。”刘林称。
“天价”补习班将成历史
随着地方政府指导价的实施或逼近,校外培训收费将面临定价“天花板”;与此同时,由于主管机构对于成本端的严格管控,指导价大概率远低于市场价,此前“一对一授课,1小时1000元”的“天价”补习班也将成为历史。
根据金华11月26日公布的政府指导价拟定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班按班型被分为10人以下、10~35人、35人以上三种类型。基准价分别为50元/课时人次、40元/课时人次、30元/课时人次。标准课程为45分钟,实际时长不一样的,可按比例折算。收费标准一经确定,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此收费标准为试行标准,试行期限1年。
该价格标准公布后,引发广泛关注。一方面,家长群体有人欢喜有人愁,喜的是有了政府指导价后,家庭花在校外培训上的预算减少了,愁的是担心今后找不到1对1培训的老师;另一方面,教培机构开始思考退出还是留下,如果留下,当房租和人工成本过高,政府指导价不足以支持其正常运营,又该如何转变发展模式?
有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有了预收款制度和政府指导价之后,预计教培行业的门槛或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从横向对比来看,由于线下机构“一对一”盈利空间缩水,班级容量减小,存量数量压减,或将较线上培训机构承压更大。
“校外培训机构的门槛确实在提高,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被限制发展的行业。”互联网教育专家、素履咨询创始人郁苗对第一财经表示,由于学科类校外培训已经成为非营利性行业,如果从业者的思维仍停留在过去以盈利为根本目的、利润较为丰厚的行业发展阶段,并不具备现实意义。
“不可否认的是,政府指导价推出后,会对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业的师资形成进一步挤压,促使优质师资进入其余就业途径。但由于部分学生确实需要个性化辅导,尤其是补差类辅导,这项政策也为其留了一扇门,即让多数家庭能够负担得起学费。”郁苗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