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的成语 关于孟子的成语介绍


关于孟子的成语 关于孟子的成语介绍

文章插图
1、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 。指儒家学说 。
2、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 。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 。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
3、晬面盎背: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 。指有德者的仪态 。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 。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4、丛雀渊鱼: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 。语本《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5、断织之诫: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 。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
6、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
【关于孟子的成语 关于孟子的成语介绍】7、艴然不悦:非常生气 。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 。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8、膏粱文绣: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 。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 。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 。”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
9、衡虑困心:形容费尽心思 。语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10、己溺己饥:亦作“己饥己溺” 。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11、胶鬲之困:胶鬲,商周时人,纣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 。《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后因以“胶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 。
12、壸浆箪食: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壸浆,以迎王师 。”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 。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
13、廉顽立懦:谓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 。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
14、披发缨冠: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 。比喻急于救援 。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15、仆仆亟拜:一再作揖行礼 。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
16、齐王舍牛:《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
17、取诸宫中:《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古代对房屋的通称 。后以“取诸宫中”谓取用于自己家中,极言其便利 。
18、三迁之教: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
19、嫂溺叔援:语出《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后以“嫂溺叔援”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 。
20、神州赤县: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赤县神州” 。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唐刘禹锡《为京兆尹答于襄州第一书》:“盖神州赤县,尊有所厌,非他土之比 。”后遂以“赤县神州”或“神州赤县”为中国的别称 。
21、食箪浆壶: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 。语本《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22、视为寇雠:《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后因以“视为寇雠”比喻极端仇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