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交流碰撞 达成共识( 二 )


诚然 , 人都有“先入为主”的陋习 , 心理学家们在调查后也发现:人们往往只愿意从外界中接受与自己相同的观点 , 对于不和之声则直接屏蔽 。 更有许多人顽固自我 , 改变他们的立场难如登天 , 寻求理解 , 更是妄谈 。 但这并非放弃辩论的原因 。
冥顽不灵者、按图索骥者毕竟只是少数 。 尽管改变是艰难的 , 自我封闭而拒绝改变之人却着实只是少数 。 因少数人而否定整体, 因辩论失败便索性放弃辩论不免过于悲观 , 也过于轻言放弃了 。 如果只因对方立场难以改变便保持沉默 , 将再无文化交融、思想碰撞;再难有灵魂与灵魂激荡泛起的涟漪;每个人坐井观天 , 仿佛河伯一般“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实则贻笑大方 。
那么 , 在面对不同时 , 我们究竟应如何应对呢?
越愿意表达自我 , 越愿意分享思想的人 , 越正确 。 他们不畏惧辩论,敢于挑起辩论 , 敢于接受辩论 。 “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只有时时辩论 , 从他人的思想中汲取最新鲜的养分 , 才能保持自己思想的鲜活 。 但同时 , 我们也应谨记“求同存异” 。 辩论的目的是明理 , 绝非追求万人统一的思想 。 理越辩越明 , 在交锋中获得更清晰的道理与认知是终极目的 , 却并不能因此强求他人 , 面对自守者强硬地敲开他的脑壳 。 只求同不存异便容易陷入《1984》中的思想集权 , 多么可怕!
所一 , 面对不同 , 与其寻求理解 , 不如勇于与之辩论 , 获得明晰的事理 , 获得鲜活的思想并最终达成共识 ,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