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记者走访:“双减”之下,兴趣班该怎么选?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 , 孩子有了更多空余时间进行兴趣培养 。 在“双减”政策下 , 课内课外不再盯着“考考考” , 不仅缓解家长的育儿焦虑 , 同时也能使大家沉下心来 , 找到真正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方向 。 那么中小学兴趣班如何选择?家长最担心什么问题?12月8日 , 山西晚报采访人员在太原进行了走访 。
一个月试听了20多个兴趣班
相较于学科类培训班 , 兴趣班在以前并不是大多数学生的“配置” 。 随着应试教育的空间被挤压 , “加码”素质教育成为家长们的一种新选择 。
自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以来 , 太原市民王女士已经开始对他的学习进行规划 。 “双减”消息落地后 , 王女士和丈夫讨论了许久 , 最终达成共识 。 虽然课外辅导班不上了 , 但提升机会坚决不能丢 , 要从学科培训转战兴趣、技能培训 , 理由是别的孩子都会继续报班 , 自己家不报就是输在起跑线上 , 加上自己小时候没条件学这些 , 现在有条件肯定不能亏了孩子 。 而且多一个特长以后就多一个出路 , 可能以后还能参加比赛 , 为升学多一项选择 。
为了给儿子找到合适的课外兴趣班 , 王女士近一个月的周末几乎都在去试听各种兴趣班的路上 , 把居住周边兴趣班机构聚集的地方进行了一遍“地毯式试听” , 最后在20多个兴趣班中锁定了5个 , 包括篮球、小提琴、画画、编程和游泳 。 王女士说 , 音乐能让孩子有更多才艺 , 对成长肯定没坏处 , 体育和美育类的更不必说 , 以后甚至可能都是中考加分项 。
王女士发现选定的几个兴趣班每个都无法割舍 , 可孩子时间有限 。 最终 , 她听取了孩子的建议 , 选择了篮球、画画和编程 。 “看看孩子学习的情况 , 如果不感兴趣或者不适合 , 再选择其他的 。 ”王女士说 。
不同家长选择兴趣班的初衷不同
“双减”政策落地前 , 家长选择非学科类培训班主要是出于哪些考虑?在采访中 , 超过六成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的兴趣、特长是最为重要的 。 太原市民刘女士给9岁的儿子报了一个轮滑班 , 初衷是自家附近的轮滑班经常在室外带着学生练习 , 儿子看到就说想学 , 出于孩子的兴趣 , 刘女士就报了 。 而居住在小店区的何女士则是有着让孩子培养一两个特长的打算 , 因此在孩子5岁左右 , 就给孩子报了美术和舞蹈培训班 。
此外 , 有近四成的受访家长认为非学科类培训对孩子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80后家长武女士给孩子报过游泳、书法等项目 , 她认为游泳等体育项目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 , 书法则可以培养孩子的耐性和专注力 。 刘女士也坦言 , 上轮滑班不仅让孩子多运动、学了一项技能 , 也让他认识了更多朋友 , 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
另外 , 升学需求也是一大影响 , 超三成的家长觉得 , 体育、美育等将逐步纳入中考综合评价体系 。 据了解 , 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长治市 , 在日前发布的《长治市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到 , 中考评价增大体育美育权重 。 在高中录取总成绩中 , 体育分值增加为70分;增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分值50分 , 其中身体素质20分 , 艺术素养5分 。
这或许成为一个风向标 。 为此 , 在相应政策的影响下 , 有家长开始从小抓孩子的兴趣学习 。 谢女士在孩子3岁时就开始报非学科类培训班 , 在她看来 , 孩子从小开始接触、学习校外拓展内容 , 这都是为以后的中高考提前做准备 , 是必须的 。 所以谢女士平时会给孩子安排满当当的课程 , 包括体育、手工、天文、书法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