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部表象上看 , “双减”政策叫停了追逐考分、比拼培训所引发的剧场效应和乱象 。 那些把加大作业量和参加校外培训等同于增加教育投入的观点 , 与教育原本的育人目标背道而驰 。 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的重大贡献虽然体现在提出“因果关系分析的研究方法” , 但是研究主题正是教育投入与回报的因果关系 。 研究发现 , 只因几分之差而入读普通中学的学生 , 与精英中学求学者相比 , 在大学入学考试时的成绩并无明显差异;同样只是多考了几分入读名校的学生 , 与选择普通高校就读的学生 , 在未来收入上也没有显著差别 。
从内在原因上看 , “双减”政策是在科学研判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的前提下 , 对教育功能达成全社会共识的国家导向 。 对家庭而言 , 教育被寄予实现阶层稳定或上升 , 达成个人和家庭美好生活的希望;对于社会而言 , 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优秀专业能力的从业者;对于国家而言 , 教育要为祖国培养大批能适应21世纪全球化生存和竞争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 教育的质量 , 是影响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 。 因此 , “双减”政策看似从减量减负入手 , 但是小减法背后是一场关乎家庭重心、社会发展、国家命运的大运算 。
要推进“双减”政策落地 , 离不开全社会多系统的科学统筹、组合发力 , 但更需要教育系统先从内部做起 , 充分把握传统教育优势与新兴技术力量 ,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视角通过教育信息化赋能 , 加速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改革进程 。
从宏观视角的城乡均衡发展来看 , 我国不同地区 , 尤其是城乡差距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 这就需要正视信息技术的“双刃剑”现象 , 努力缩小技术可能加剧的城乡数字鸿沟 。 “双减”政策下 , 教育信息化应该更加着力于农村地区的教育提质 。 在课内教学提质上 , 继续发挥以“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为代表的系列教育信息化项目的作用 , 保证国家课程开足开好 , 教育资源实用好用 。 在课后服务提质上 , 鼓励科技馆博物馆等教育场馆、少年宫美术馆等校外教育机构、社会办学力量、公益组织、志愿者团队等 , 通过信息技术支持的双屏互动、双师教学、机构联盟等方式 , 深入到农村地区 , 不仅让师生们在教育教学中有实际获得 , 还要积极参与到优质资源创生的过程中 。 只有缩小数字鸿沟 , 打破城乡教育壁垒 , 教育信息化方可赋能教育均衡发展 。
从中观视角的学校特色发展来看 , 教育均衡并非追求千校一面 , 而是要各具特色 。 “双减”政策下 , 学校一方面要夯实传统办学优势 , 另一方面要挖掘信息化赋能所激发的办学新形态新格局 , 善于发现机遇 , 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 比如 , 以STEAM教育、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式学习、信息化乡土课程、数字化校本课程等为抓手 , 让一大批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中小学、校长、教师涌现出来 ,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
【课堂|教育信息化为“双减”赋能】从微观视角的课堂深度发展来看 , “双减”背景下 , 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不能再是“平行线”或“两张皮” , 而是要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 , 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 , 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学习 。 比如 , 单个课时内技术支持的情境创设、学情分析、重难点突破、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评价反馈等 , 单元教学中技术支持的问题分析、持续探究、综合解决等 , 均是信息化赋能课堂深度发展的切入点 , 使课堂成为“双减”政策取得实效的主阵地 。(作者:孙众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化教学专委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推荐阅读
- 课堂|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青岛这个社区开办的跨国“云课堂”火了
- 课堂|天津推出寒假线上美育实践课堂
- 维修|把专业和课堂建在“产业链”上
- 寒假|“雏鹰课堂”开课,南张小朋友寒假有了好去处
- 开课|“快乐相伴 共同成长”,喻屯“雏鹰课堂”寒假班开课
- 材料|湖南:校外培训材料未经审核不能进入课堂
- 华文教育|山东青岛:“小社区”开启跨国“云课堂”
- 程墨|教育村长的“空中课堂”开播啦!
- 课堂|天津:寒假美育实践课堂全面上线
- 课堂|在线教育系统平台软件-适合教育机构线上教学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