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条题目,SCI讨论怎么写?要做到这几点


|最后一条题目,SCI讨论怎么写?要做到这几点

有人总说 , 讨论部分是升华一篇SCI文章的重要内容 。 我们不仅要写好SCI的讨论 , 还要将讨论写的有理有据 。 那究竟应该怎么写呢?今天 , 小编就偷偷的告诉你们 。
一个完整的SCI讨论需要包含以下的内容:
A.本研究的成果;
B.同其他研究比较;
C.结果中的差别;
D.研究的意义;
E.未解答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讨论一开始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 , 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 。 接着全面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 , 两者不可偏废 。 实际上 , 编辑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 , 这是所有医学研究不可避免的 。 编辑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 , 而作者未加讨论 , 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 , 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
其次 , 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 , 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 , 而是比较其优劣 。 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 , 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 。 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 , 作者可以放开去推测;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 , 就不便作这种推测 , 也不该断言自己的研究结果正确 , 而别人的错误 。
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 , 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 , 以及对临床医生或决策者有什么意义?此刻 , 作者的境地是危险的 , 多数编辑和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谨慎 , 不逾实证界限 。 由读者自己去判断研究的意义:他们是会做到的 。 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 , 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 。
最后 , 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 , 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 。 显然 , 编辑和读者不喜欢夸大的作法 。 事实上 , 作者对论文的这一部分常常写得乱糟糟的 。 虽然无法阻止作者写一篇充满推测的文章 , 但切不可因推测而毁了证据 。
在写作SCI讨论的时候 , 除了认真描述以上的内容 , 我们还应该注意避免自己的主观臆测 。
讨论中任何结论都要有依据 , 包括作者自己的研究结果或国内外其他作者的结果 , 而不能主观臆测 , 特别是自己的结论与别的作者结论不符或没有达到预期研究目标时 。 经常见到论文中有些作者在解释自己的研究结果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时 , 最常用的一个说法就是“可能与样本数不足有关” 。
【|最后一条题目,SCI讨论怎么写?要做到这几点】其实 , 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说法 。 因为在立项进行科学研究之初 , 除了要确定研究对象选择标准、剔除标准、分组等 , 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决定样本数 。 为什么实验之初已经确定好的样本数 , 临到研究结束时又说样本数不够呢?作者虽解释说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样本数不足有关 , 但进一步追问 , 那么要多大样本数才能得出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的结论呢?作者又说不清楚 , 可见作者在实验开始之前根本就没有考虑样本数的问题 , 或者根本不知道到底需要多大样本 。 所谓样本数不足只是一种遁词 。 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当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国外不同时 , 许多作者都用“种族差异”来解释 。 种族差异肯定是有的 , 关键是拿出客观的证据 , 而不是一说了之 。



讨论之所以难写 , 是因为这里面最能够显示一个作者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 深度就是论文对于提出问题的研究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 广度指是否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解释实验结果 。 要写好讨论 , 大概可以分为下面两个步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