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搜题|“拍照搜题”的本质是堕化思维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秦孟婷
教育部刚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其中要求“拍照搜题”类的APP暂时下线,认为这是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此举引起争议。
有人颇感不适,认为这是“一刀切”。一个人长期依靠搜题辅导作业,突然不让使用,不光学生不习惯,家长也不习惯。其实此举并非把路堵死,而是暂时下线,整改完成后才可恢复备案,目前已有多家拍照搜题APP做了调整,想获得答案也并非不可,只是要先得到家长、教师的允许。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放开用还是限制使用,使用者心里无一例外都是想更快获得答案,节省思考时间。
拍照搜题|“拍照搜题”的本质是堕化思维 | 长江评论】“拍照搜题”就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这当然会赢得用户的心,尤其迎合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即在意“标答”而牺牲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道题不会了,立马搜一下,难题迎刃而解,短期内能刷大量题,皆大欢喜。这看似学习效率很高,实则是短视行为,轻看了独立思考的力量。
用于“拍搜”的大多是数学学科,而数学强调思维的训练,能力在不断地遇挫和试错中提升。一些难点、堵点恰恰是成长的契机,也是值得人回味的学科魅力。但“拍照搜题”的本质是不容错误,回避弯路,表面是技术驱动学习,实则常造成借机偷懒。
在忠实用户眼中,“拍照搜题”就像是一片汪洋大海,任何学科答案都能去“捞一捞”,甚至那些没有“标答”的题目也要“捞”。拍照搜题APP中不少答案和解析是错的,有些题本来有多种解法,却在大量搜索中被强化固定为只有一两种。这种“海量”并不是对人的思维的解放,反而使人“坐井观天”。
以教育的长远眼光看,对智力的培养不能靠走捷径完成,而思维遇到弯路也是有价值的,因而“拍照搜题”是否合理、该如何使用等问题,当然是值得好好掂量一番的。
【编辑:丁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