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建设新学校需做好顶层设计( 二 )


愿景的塑造要体现创造、沟通和生动 。 愿景是通过创造和沟通形成某种期望 , 并使在组织中工作的人都对此形成共识 。 因此 , 重要的是给予校长及其团队成员充分的想象空间 , 思考一所新学校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 , 编织出共同而真诚的梦想 。 对新学校来说 , 愿景的确立不宜过于草率和随意 , 需要不断地与师生进行沟通和对话 , 才可能被大家认同和接受 。 引人注目的愿景要求“生动描述” , 它是组织达到较高的目标之后 , 对组织起振奋人心作用的、动人而具体的描述 , 要用文字作画 , 充满激情、情感和信念 。 例如 , 一所市级教研室附属小学的发展愿景为“儿童味、书香气、学术范” , 既朗朗上口 , 又符合学校实际 , 又如“孩子迷恋的快乐校园 , 教师留恋的精神家园”“做学生终生难忘的老师 , 办师生终生留恋的学校”等学校发展愿景 , 都能让人直观感受到学校办学的美好追求和理想之境 。
画像就是要描绘新学校所培养人的理想形象 。 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育人目标并无实质性区别 , 只是概括程度不同 。 因此 , 新学校的育人目标应体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 既要考虑共性要求 , 即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又要注重体现学校特色 , 让走出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打上学校的烙印 。
育人目标应是相对具体的 , 具有可操作性 。 近代南开中学的育人目标为培养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和服务社会之能力的南开学子 , 聚焦“公”“能”二字 。 陶行知创办的重庆育才学校的育人目标为“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做自觉觉人的小先生、做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做反抗侵略的小战士” , 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提出的学校毕业生形象 , 即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 是对理想高中教育的个性化表达 。 这些育人目标还能为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提供参照 , 以确保学校的管理形成闭环 。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杭州师范大学培养基地负责人)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15日第5版
作者:项红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