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人们的日常观念之中 , 人的一生就是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
同样与之相对应的人生阶段也是固定的:幼年就应当在校园中徜徉 , 青年就应该体会青春的欢与伤 , 中年就应该担起家庭的重担走向前方 , 老年就是应该欣赏落日的微光 。
随着现如今国家教育水平的提升与高等院校制度的完善 , 许多个体的人生轨迹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当然 , 大致上的阶段还是依旧存在 , 但是许多人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学历 , 为自己“镀金” 。
那么为什么现如今人们宁愿多花费两到三年去读研 , 也难以在本科毕业之后就选择工作呢?答案是比较复杂的 , 这个问题的成因来自许多方面 。
“双非”学子:成见与压力带来的失落
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 截止到2021年 , 伴随着最新毕业、进入社会求职的900万名毕业生 , 社会当中的职位空缺已经达到了2200万个岗位之多 。
这就使得社会当中出现了一个有些矛盾的情况: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在进入求职市场之后面临无工可做的窘境 , 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的职位空缺 , 二者之间居然令人诧异的重合了 。
尤其是对于诸多毕业于“双非”院校的学子们来说 , 原本院校水平并不错的他们由于人们的就有成见以及当今巨大的就业压力及行业“内卷” , 陷入了人们与社会营造出的“漩涡”之中 , 承担了较大的就业压力 。
数据显示 , 2021年毕业的大学生失业情况已经达到了总人数的19% , 失业人数高达172万人 。
之前人们调侃的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的情况居然无限接近现实 。 即便是优于一般院校的“双非”院校毕业生 , 也依然面临着这种失业危机 。
所谓“双非院校”的内涵 , 是有一定时代变迁反映的 。
在“双一流”制度流行之前 , 这种概念指的是“非985、非211”的高校;而随着“双一流”制度的推行 , 这种概念的内涵就变为了“非世界一流高校、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
然而 , 无论是哪一种含义 , 这类高校代表的都是那些院校实力很强、接近“双一流”高校 , 却又因为种种原因并未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院校 。
简而言之 , 这种院校就是那些实力很强、有某些突出学科 , 却没有任何“头衔”的院校 。
尽管院校的评价标准始终在变化 , 人们对于高校水平的判断却难以跟随标准的变化而变化 。
许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之前“985”、“211”院校时代 , 尤其是某些企业 , 他们对于职员的要求更新较慢、一成不变 , 导致在竞争压力极大的今天 , 他们也依然守着旧有的标准 , 哪怕已经难以招到心仪的员工 。
其实许多“双非”院校的学生 , 在某些领域是很强的 。
比如某些财经类大学、政法类大学、语言类大学 , 本身具有极高的专业培养水平 , 这些学生们其实是很好的招聘对象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北京市教委|翁铁慧调研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