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营养改善计划”十周年,要肯定成就也要补齐短板

来论
近日,在“投资儿童营养 铸就健康未来”营养改善计划十周年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评估报告 。 报告显示,自2011年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的整体面貌有了显著改善,学生身高、体重、运动能力、学习能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 。 2020年农村15岁男生、女生身高分别比2012年的高出近10cm和8cm,实现了追赶性生长 。
百年大计,树人为本 。 饱含制度善意和人文关怀的“营养餐”,有助于让学生们吃得更有品质 。 吃得好不仅有助于长高,还能提高成绩 。 报告提到,营养改善计划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数学成绩提升了约14分 。
早已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的当下,营养餐真的能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几年前,浙江省教育质量监测大数据就得出吃早餐对孩子学习影响巨大的结论 。 数据表明,吃早餐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很大,远远超出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动力、自信心、参加校外补课、家长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等方面的优势 。 每周吃早餐次数越多的学生,学业成绩越高,其中吃早餐7天的学生,比吃早餐在3天以下的学生平均成绩高出50-70分,相当于多接受1-1.5年左右的教育 。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关系到数千万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状况的民生工程,不能在执行过程中遭遇执行难问题 。 前不久,河南省封丘县“30余名师生餐后集体呕吐腹泻”“校长痛哭称换不动送餐公司”,就深深刺痛了公众的内心,引发了舆论热议 。 这起事件深刻警示,要把好事办好必须进一步完善营养餐的监管机制,才能防止有人从学生“口中夺利” 。
有关学生营养餐的规章制度,其实并不缺乏,问题在于现实中有时会被“空转”,难以有效落实 。 日前,辽宁省海城市“挖”出一条从中小学生配餐中非法牟利的“黑色利益链” 。 其中部分机关干部、中小学校长与配餐企业经营者相互勾结,严重侵害学生卫生健康安全 。 某些校领导将自己选定某企业的意图传达给家长委员会中的个别委员,这些委员则“识时务”地在委员会内“运作” 。 家委会成了学校的“提线木偶”,导致招投标流于形式 。
痛定思痛,当务之急是要将现有制度及操作规范落到实处 。 一方面,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除了招标过程必须严守规范,更要对中标的餐饮公司加强日常监管 。 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是否营养搭配均衡,是否有内部监督条例等,都要落实到位 。 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发动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力量,尤其是要让家委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让其在阳光下运作 。 有鉴于此,报告提出要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采用数字化、可视化手段对营养改善计划进行全链条管理,让营养餐更透明 。 将营养改善计划放在阳光下运行,才能长期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与资金安全 。
此外,报告还提出将营养改善计划纳入法律保障 。 一些地方通过多种方式减轻自身责任和工作负担,可能增加学生营养安全和国家财政资金安全风险,通过法律法规明晰各级政府权责、执行规范、执行标准,才能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好经不被念歪 。
【营养|“营养改善计划”十周年,要肯定成就也要补齐短板】□胡欣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