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最终被逼上梁山,与这个小人物,有很大的关系

黄文炳在水浒传里,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小人物,但也代表了一类人,又是死的最惨的一个人 。让人厌恶的小人物城中有个在闲通判,姓黄,双名文炳 。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闻知这蔡九知府是当朝
黄文炳在水浒传里,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小人物,但也代表了一类人,又是死的最惨的一个人 。
让人厌恶的小人物
城中有个在闲通判,姓黄,双名文炳 。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闻知这蔡九知府是当朝蔡太师儿子,每每来浸润他,时常过江来谒访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再欲做官 。
黄文炳的身份是“在闲通判”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原来的职位是通判,现在暂时“停薪留职”,家里待着 。
“通判”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呢?是州府的长官,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
既然有监察之责,那必然要风闻言事,扑风捉影 。
然而这个人,人品不好,作者已经将黄文炳脸谱化,让我们一看到这里,就有一种深深的厌恶感,这就是一个卑鄙小人 。也为他之后借着宋江的反诗做文章,想踩着宋江往上爬所不齿 。

宋江最终被逼上梁山,与这个小人物,有很大的关系

文章插图
宋江的反诗到底是不是反诗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这首《西江月》是宋江发泄不满并借以咏志之作,意思是:想我宋江也是经世之才,可是时运不济,只当个小吏,又遭横祸,落得发配江州,若是什么时候翻了身,必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
其实这个也没什么,发发牢骚,说说狠话的也很正常 。可宋江写了这首词之后,又喝了不少酒,觉得不过瘾,又写了一篇: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就有明显的反意了,哪天如果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凭我宋江的驾驭能力,黄巢又算得了什么 。
这句也是仿写黄巢的诗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宋江自诩比黄巢还牛,其实从二人所做的诗文学功底对比来看,宋江就比黄巢差不少,也预示着宋江达不到黄巢的程度 。
而这首反诗,就给了黄文炳一个翻身的机会了 。
宋江最终被逼上梁山,与这个小人物,有很大的关系

文章插图
抓住机会往上爬的小人,不惜整死宋江
当黄文炳抓到这个机会时,他就决定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
其实这首所谓的反诗,以宋江当时的地位,实在不算什么 。当黄文炳将反诗告诉蔡九知府(坏人)时,蔡知府还不以为然:量这个配军做的甚么!
可黄文炳为了邀功,竟然借用童谣影射宋江“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 。”这就成了猜字谜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说的就是宋江了 。
只有把这件小事,整成国家级的大事,把宋江的反诗当成晋身的工具,才能让自己有出头之日,才能傍上蔡京这条大腿 。
在捉拿宋江时,先差公人前去捉拿 。宋江装疯,大小便失禁,胡言乱语,公差都相信宋江疯了 。黄文炳却分析:"本人作的诗词,写的笔迹不是有风症的人,其中有诈 。"分析的合情合理 。蔡知府大怒,打了宋江五十大板 。
黄文炳得到蔡知府的重视,并且他还体现出阿谀小人的独特智慧,要蔡知府报给蔡京,让蔡知府享受这份功劳 。蔡知府领了黄文炳的情,并给了黄文炳承诺,让他更加死心塌地,无怨无悔 。
在梁山设计救宋江的时候,又是黄文炳发现了梁山的计谋,还把戴宗陷落进去了 。吴用假冒蔡京书信,企图蒙混过关营救宋江,不巧这条计策被戳穿,宋江没救出来还搭上一个戴宗 。戳穿吴用这条计策的还是黄文炳,这就有点特意跟宋江过不去的意味了,本来已经柳暗花明,黄文炳一搅合事情又变得山穷水尽了 。
直到这时,黄文炳仿佛看到了光明的前程 。
宋江最终被逼上梁山,与这个小人物,有很大的关系

文章插图
逼迫宋江的最后一根稻草,宋江杀人立威
宋江和戴宗被押赴刑场,准备斩首,这时候晁盖带着一帮梁山好汉大闹江州,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
宋江被救上梁山,也彻底断绝了宋江的后路,让宋江只有上梁山,做反贼这一条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