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香港反思中学文凭试,港媒:通识教育在过去若干年中夹藏“私货”

【环球时报采访人员 叶蓝 李耀】今年是香港“高考”——中学文凭试(DSE)正式实施10周年 。 在过去的10年里 , 不少香港人才通过这项新型考试脱颖而出;另一方面 , 香港舆论也在反思 , 中学文凭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

考生|香港反思中学文凭试,港媒:通识教育在过去若干年中夹藏“私货”
文章图片

【考生|香港反思中学文凭试,港媒:通识教育在过去若干年中夹藏“私货”】在中学文凭试10周年之际 , 香港《星岛日报》21日总结了今年来最大的一些变化 。 香港考评局日前公开了精简的2023年中学文凭试大纲 , 包括取消通识科、中国文学科、英语文学科等10科的校本评核 , 精简部分科目要求 。 大致上 , 后年的大纲与明年基本相同 , 考评局给出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疫情简化考试 。 而更多人关注的是 , 香港高中核心科目本学年起优化改革 , 此前备受争议的通识教育科被“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取代 , 名称也正式定名 。
香港开埠初期 , 香港大学一直是全港唯一大学 。 从上世纪中期起 , 大学学位数量不停增加 , 到上世纪90年代 , 全港已有8所大学提供学士课程 。 旧的高级会考内容设计得较为艰深 , 随着学院学位的增加 , 学生生源减少 , 香港已不再需要精英式的高级程度会考 , 社会要求改革学制的声音渐渐出现 。
2012年 ,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开始举办文凭试 , 为六年制中学的毕业考试 , 相当于内地的高考 。 其考试内容包括主修科目及选修科目 , 其中主修科目包括中文、英文、数学及通识教育;选修科目包括地理、历史、中国历史、物理、生物、化学和经济等 。 考生可以在选修科目中任意选择 , 不被文科理科约束 。 中学文凭试一般从每年3月开始 , 考试时间分散 , 一直到5月初才全部结束 。
香港学生参加考试后 , 可以通过香港“大学联合招生系统”报读当地各大学 , 也可以报考内地高校或海外大学 。 根据香港考评局官方网站的资料 , 目前 , 近130所内地高等院校可以直接以文凭试成绩录取香港学生 , 比首届文凭试的约60所院校增加一倍 。 认可文凭试的海外院校 , 也从首届约100所增至现在的约300所 。
过去10年里 , 共有645533名考生出席文凭试 , 这些考生的去向也值得关注 。 香港“01”网此前统计了2012年首届文凭试至今年的数据 , 10年来产生了87名状元 。 截至2020年 , 共有33名状元读医科 , 9人升读环球医学课程 , 即过半数的状元选择入读医学相关课程 , 从另一个角度也显现了医学人才在香港社会的地位 。 今年的7名状元中 , 暂有4人表示会读医 , 一人想读计量金融学 。
虽然文凭试10年来为香港选拔了诸多优秀人才 , 但引发的争议也不少 , 尤其是该考试的主科目通识科 。 早在2014年 , 香港《明报》的教育专栏《教育心语》中就有当地教育专家批评 , 作为必修科目 , 通识科“不专不通” , 无论是其学习内容还是考试标准都很模糊 , 且几乎只偏重时政 。 《明报》称 , 不少本地和境外的大学 , 都认为通识科可有可无 。 事实也证明 , 香港通识教育在过去若干年中也夹藏“私货” , 扭曲了年轻学生对国家的认知 。 除了通识科外 , 其他文科考试也凸显出香港中学文凭试的漏洞:2020年5月 , 历史科有一题问考生是否同意“日本侵华利多于弊” , 并带有强烈的引导性 。 当时 , 有考生担忧考官的政治立场会影响其判给自己的分数 , 也体现了文凭试的不公正性 。 今年年初 , 香港教育局加入考评局的判卷制度 , 力图改善政治立场影响考试的争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