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寒门贵子”张晨阳:1人撑起5口之家,17岁考680分上清华!( 二 )


那个夏天里 , 本来就不算白的少年更黑了 , 烈日下拔草施肥 , 清晨傍晚做饭洗衣 , 他接过了家里所有的重活累活 , 身体渐渐瘦了下来 , 力气却渐渐变大了 。
高三一开学 , 张晨阳便为自己制定了“合理”的时间与金钱规划 。 每天早上晨跑前半小时起床 , 他要在操场一角背诵单词和短句 , 中午没有休息时间 , 这是他针对各科笔记进行查漏补缺的时间 。 晚自习结束过一小时再回宿舍 , 又会在教室里用各科习题打牢基础 。

考虑到自家的经济情况 , 以及母亲每个月近两千元的药费 , 在学校食堂吃饭的张晨阳还为自己制定“三个星期只用100元”的规划表 。
表格中详细到每餐吃什么、花多少钱、吃几顿饭 。 后来学校推荐其参加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测试 , 凭实力通过笔试与面试环节的少年顺利拿到了降分录取的名额 。
可能没有为生活操过什么心 , 也没有将每分钱细细数着用过的孩子 , 不太能理解张晨阳如此“不爱惜”身体的做法 。

如果说这个少年对于知识能改变命运深信不疑 , 且相信学习是农家孩子跳出农门最为轻松、便捷的途径 , 也许有人更加不能理解 。
都说条条大道通罗马 , 并不是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成就自己 。 但高考是一道相对公平的门槛 。 不管是富家子还是贫家娃 , 只要参加了高考 , 那么大家就用成绩见分晓 。
而一旦进入了大学 , 同期的学子们便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 , 预备之后比赛拉开帷幕 , 后面的历程里个人实力与努力会成为决胜关键 。

也有人会说了 , 在这个决胜的过程中 , 个人背后本身存在的差异是不可忽视的 。 当然 , 个人出生很影响一个人的未来成就 。
出生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普通城市以及大山里的孩子 , 从睁眼看世界的那一秒开始 , 就注定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
这种差异不只是钱 , 还有那些人们就算花钱也不一定能够买到的优渥的教育资源 , 自小被培养的个人素养 , 丰富的成长经历 , 以及只向着梦想进发的可能 , 甚至是可以多次尝试改变人生方向的机会 。 这些差异隐隐呈向下阶梯状的形式 , 自好城市一点点向着农村而去 。

少年负壮气 , 奋烈自有时张晨阳就是出生于农村的孩子 , 在差异下长大 , 也正是因为清晰明白这种差异的体现 , 他这才要抓住高考这一相对公平的跳板 。
虽然大城市里已经将国际教育、情商教育甚至全面发展型教育提上孩子课程表 , 虽然偏远或者贫困地区的孩子好似除了算题其他一概不会 , 但只比分数的话 , 穷孩子也可以用努力与拼搏做浆 , 先划到对岸再说 。
张晨阳从未将眼前的苦当回事 , 他曾说过:清贫不算什么 , 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历练 。 在清贫的历练下 , 少年人渐渐生出了不屈服且誓要改变的心 。

即使高考前一天因鼻窦囊肿而高烧不退 , 张晨阳也决不放弃到手的机会 。 浑身发烫地坐进考场 , 努力保持着高度集中的精神 , 全部科目都考完试 , 大大松了一口气的少年这才顾及上自己的身体 。
吃药打针刚结束 , 病情有所好转之后 , 张晨阳便出门找了一份暑假工作 , 想要尽其所能地挣些钱补贴家用 。
待看十五六 , 一举便登科 。 清华大学的立体展示清华园的通知书被翻开 , 张家人也跟着喜笑颜开 。 17岁的张晨阳以680分的高考成绩 , 并辅以“自强计划”成功进入清华土木工程系 , 成了村里人人称赞的名校大学生 。

而进入大学后 , 这个向上青年还因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 , 从而想要争取修习计算机专业的第二学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