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惠及826万名中小学生,山东多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发展

新京报讯(采访人员 吴苹苹)小学实行“零起点”教学、建立常态化的学位资源供给机制防止“入学难”问题反弹、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应开尽开……12月23日,采访人员从山东省教育厅官方网站了解到,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今日召开义务教育领域“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山东省义务教育领域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惠及826万名中小学生,山东多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划定办学红线、减轻学生负担
据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邓云锋介绍,今年3月,山东省出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探索建立“线索归集—转办督办”“流程指南—整改反馈”“动态监测—随查随访”“量化计分—责任追究”系列配套制度,创新机制打出规范办学“组合拳”。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年内向各地转办违规办学行为线索56例、督办举报4例,予以调查处理。
同时,山东省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保障入学机会均等公平。实施科学幼小衔接行动,小学实行“零起点”教学,对违背教育规律、过早开展知识教学的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坚决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格中小学招生管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入学,禁止通过考试、面试、面谈等擅自附加任何条件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报名超过招生计划的,通过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招生;所有高中学校禁止跨市域招生,坚决遏制跨区域、掐尖招生乱象,消除家长的入学焦虑。
“面向16万义务教育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省‘五项管理’成效达标率均在90%以上,认可学生学业减负成效的小学、初中家长比例分别达到97.87%、95.72%。”山东省统筹推进落实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改革,将相关事项作为规范办学监管重点内容,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42万个
针对优化教育服务方面,山东省建立常态化的学位资源供给机制,防止“入学难”问题反弹。有效应对生育政策调整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学龄人口结构性增长挑战,会同公安户籍部门对市县两级学位供给情况进行预警分析。组织各地编制完善了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制定年度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详单。年内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分别达到240所、527所,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42万个,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保持“动态清零”,幼儿园“入学难”问题基本化解。
同时,推动课后服务提档升级,为家长“帮管”又“帮教”。联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出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健全完善课后托管工作机制。在学段上覆盖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在保障上明确了多渠道经费保障措施;在激励上明确了参与教职工补助政策;在资源上打开了第三方引进的大门;在内容上由“托管服务”向“素质教育”提升,全方位推动课后服务扩面提质、提档升级。
截至目前,山东省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了应开尽开、有需求的学生实现了应保尽保,惠及826万名中小学生,部分学校课后服务充分挖掘自有师资、利用校外资源力量,供学生选择课程达到100门以上。
重点资助29万余特殊困难学生,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此外,山东省着眼解决群众为子女报名入学提交资料多、跑腿排队难的问题。一方面取消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另一方面打通了户籍、房产等居民数据信息接口,以县为主建设(升级)义务教育入学网上报名招生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