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盛典现场 , 采访人员见到了大学生组的一等奖获得者——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陈励澄 。 作为一名国家电网职工的子弟 , 陈励澄亲眼见证了中国电网的建设奇迹 , 亲身感受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 。 他的故事就来源于自己的经历和父亲的工作 。 “我想通过自己的中国故事 , 来触动世界各地人们的心灵 。 ”陈励澄说 。
“希望大家能够成为学贯中西的全球公民 , 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 成为真正拥有全球胜任力的一代 。 ”本届活动点评专家之一何勇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
向世界展示中国多元文化
“来中国之前 , 我是从功夫电影里了解中国的 。 印象里 , 中国古老而神秘 。 来到中国以后 , 我才认识了真实的中国 。 ”来自喀麦隆的留学生沙力 , 4年前如愿来到中国学习 。 在这里 , 他不仅圆了自己的“武术梦” , 还成为了一名“中国通” 。 在学习之余 , 他将自己在中国的见闻和感受编成歌曲、拍成视频 ,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
对于沙力来说 ,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像是为他量身打造——中国诗词、中国武术与说唱音乐的融合创新 , 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感染力 , 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
“你最喜爱的中国经典著作是哪一部?”
“如果来你家做客的朋友不喜欢中国茶 , 你会怎么办?”
每一位留学生 , 都可能面对点评专家的随机提问 。
从《西游记》到《红楼梦》 , 从讲解茶道到分析曲艺 , 留学生们的回答也给点评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对于中国文化 , 他们不是单纯地喜爱、模仿 , 而是主动地融合、创新 。
最终 , 20位留学生通过诵读关、表述关、才艺关层层考验 , 进入到最后的环节 。 这20位留学生来自19个国家 , 他们身上不同的原生文化 , 赋予了中国故事更加强大的穿透力与说服力 。
迪伦·沃克是位土生土长的美国小伙 , 但他的中文却说得字正腔圆 , 这是因为汉语是他的童子功 。 5岁那年 , 沃克在华裔邻居家读到一本中文儿童书 , 这让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开始学起了汉语 。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文化底蕴 , 沃克考进了北京语言大学 , 开始了在中国的留学生活 。
各美其美 , 美美与共 。
“留学生的加入 , 使中国故事增加了新视角 , 具有了新的内涵 , 一定能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 。 这也是本届活动增加留学生组的意义所在 。 ”本次活动点评专家之一赵杨在接受采访时说 。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25日第2版
作者:本报采访人员 张东
推荐阅读
- 毕业生|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吸引力增强 大学生就业有哪些新动向?
- 信息|双向发力破解留学人员就业难题
- 范钦|大山里的“篮球梦”(守望)
- 教师|2022考研数学是否为历年最难?难在哪里?
- 中考|名校志向塾——理工科谈进入日本制造业的就职经历和流程!
- 成都|西安研究生擅自离校,避开多重关卡开车到成都,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 考试|为什么高考要用“2B”铅笔涂卡?当电脑里看到试卷后,才恍然大悟
- |影响人生走向的4个重大决定时刻
- 劳动、运动、个性化发展……看他们寒假里的关键词!|新华全媒+| 新华全媒
- 作业|新华全媒+|劳动、运动、个性化发展……看他们寒假里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