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图说:第六届“君子养成论坛”今天上午举行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王蔚 摄(下同)
新民晚报讯 (首席采访人员 王蔚)第六届“君子养成论坛”今天上午举行。会议发布了《“双减”背景下苏浙沪家庭教育现状报告》。自今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后,长三角地区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参加校外学科补习的学生大幅减少。
“君子养成”教育的发起者是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倡导让学生成长为“独立”“善良”“智慧”“美丽”的君子。市教委主任王平上午在视频致辞中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奠基工程,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使孩子们都能成长为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为什么培养谦谦君子的教育没有成为学校和家庭的“主流模式”呢?与会专家纷纷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导致很多家庭忽视“君子养成”教育的主要原因。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杨雄说,大多数家长具有浓重的“名校情结”,认为只有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无论婚姻、生活还是职业都会一片坦途。社会在快速变化,孩子往往会走到家长的前面。如果家长的认知仍停留在自己的年轻时代,不再主动学习新东西、接受新事物,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也表示,现代家庭教育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多重矛盾的交织。比如,教师和家长的权威性与孩子的主体性之间会产生矛盾,让孩子按家长规划好的路线发展与孩子自然形成的多元化发展产生矛盾。家庭教育要想少走弯路,家长就要多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要懂得欣赏孩子,懂得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
文章插图
图说:沈奕斐分享父母究竟怎么“管”孩子
“双减”背景下苏浙沪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是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五浦汇实验学校联合发起,并委托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展开的,4941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成为调查对象,同时还问卷调研了5368名家长。近八成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自“双减”后没有参加过任何的校外学科类补习班。在参加校外学科补习的学生中,一半以上的人表示,每周补习时间也仅在1至3小时之间,相比“双减”之前大为减少。苏浙沪三地中小学生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长也显著降低,由“双减”前的平均每天1.9小时降低至1.4小时。从家长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双减”后他们的焦虑情绪明显回归合理区间,但家长又仍保持着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较高期望值,仍倾向于让子女拥有更高的学历。
【君子|“双减”后苏浙沪家庭教育现状报告上午发布 家长少了焦虑 孩子更像“君子”】与会专家在解读这份家庭教育现状报告时不约而同地表示,学业进步与君子养成并不矛盾,“双减”后的家庭教育更加任重道远。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