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组词拼音怨组词有哪些

【原文】5·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旧仇,因此,他们心中很少有怨恨 。”孔子倡导“仁”,在当世又找不到一个符合仁的标准的人,以他树立了古代孤竹
【原文】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旧仇,因此,他们心中很少有怨恨 。”
孔子倡导“仁”,在当世又找不到一个符合仁的标准的人,以他树立了古代孤竹国的伯夷、叔齐两兄弟为榜样 。本章孔子赞扬他俩“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的仁德 。
对“怨是用希”是两种解释本章孔子主要称赞的是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希:同稀 。少的意思 。在省略了主语或者宾语的语境中,“怨是用希”就出现了两种解释:一是别人不怨恨他们,伯夷、叔齐两人不记旧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就很少 。二是他们不怨恨别人 。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旧仇,因此,他们很少怨恨别人 。孔子用这句话讲述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其实不管是别人不怨恨自己,还是自己不怨恨别人,都是很好的结果啊!都讲得通,也不违和,也不违背孔子的思想观点,我认为两种解释都可以 。但从本章的文字顺序来看,“怨是用希”的主语应该与“不念旧恶”的主语同为“伯夷叔齐” 。更能表达孔子本意的应该是伯夷、叔齐两个人都不记旧仇,因此,他们心中很少有怨恨 。一个不记仇的人,心中当然很少会有怨恨 。
《述而》篇中孔子说伯夷、叔齐是“古之贤人也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说他们是古代的贤人,求仁而得仁,因此他们没有怨恨 。把两章结合起来看,也应该是伯夷叔齐心中很少有怨恨的意思 。
伯夷、叔齐逸事“觚竹国”(也称孤竹国)是今秦皇岛一带的古国 。建立于商朝时期,甚至更早 。其辖区大体包括现在秦皇岛市的全部,唐山市的东部和辽宁省的西南部 。觚竹国当时的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 。据说他们饲养的牲畜都吃不完,粮食也很富余,以至于用大量富余的粮食来酿酒 。据说“觚”是酒器,“竹”是书写文具 。这个国名也表明他们已经有了比较高的文明程度 。
【怨组词拼音怨组词有哪些】孤竹国君姓墨胎氏,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名允,字公信,伯,长子也,夷为其谥号,世称伯夷 。幼子名智,字公达,叔,三子,齐为谥号 。世称叔齐 。相传孤竹君遗命要立叔齐为继承人 。孤竹君死后,按照当时继承君位的规矩,应该是长子伯夷即位 。叔齐不愿意违背礼制继承君位,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但孝顺清廉的伯夷却说:“尊重君父的遗愿,国君的位置应由叔齐来继承 。”他放弃君位继承权,逃到孤竹国外 。大家又推举叔齐作国君 。叔齐说:“我如果当了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合 。”他也逃到孤竹国外,没有办法,孤竹国只好选择了不知名的老二做了国君 。
伯夷、叔齐流亡在外,为了躲避残暴的商纣王,逃到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 。听说西方伯周文王兴起,很适合老年人居住,他们高兴地相约离开东夷到周国去 。这时周文王已经去世,周武王用车拉着周文王的尸体率军攻伐商纣 。伯夷、叔齐在去周国的路上遇见了周武王的伐纣大军 。二人大失所望,拦住周武王的马劝谏道:“父死不埋葬,带上尸体开战,这能算作孝吗?以臣子身份去讨伐君主,这能算作仁吗?”武王的卫兵要杀掉他俩 。军师姜子牙说他们是忠孝仁义之人,让他们走吧 。这正是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战,血流飘杵,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他们认为周武王以臣弑君是以暴易暴,太可耻了,是不忠不孝的行为 。周灭商统一天下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 。但是当时各地都属于周朝了,为了维护君臣之礼,他们就相携来到首阳山上采薇菜吃 。在采薇菜时,他们还唱着歌说:“上那个西山哪,采这个薇菜 。用强暴来改变强暴啊,我真不能理解!先帝神农、虞夏啊!这样的盛世,恐怕不会有了 。我们上那里去呢,真可叹啊!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 。”最终二人饿死在首阳山上 。
伯夷叔齐对儒家的影响伯夷、叔齐兄弟让国、不食周粟和以身殉道的行为得到了儒家的赞赏 。儒家评论他们“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 。”二人死后,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赞美他们的就是几百年在之后的孔子 。《论语》中关于伯夷、叔齐的内容除本章外,还有三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