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那个父亲每天挑200担沙,供他考上清华的农村娃,如今去了研究院( 二 )


从杨记事起 , 他的爸爸就常年在外劳碌 , 他一天要做两份工作 , 而且两份都是要命的力气活!
白天 , 杨堋的爸爸在沙场担沙子 , 沙子看起来轻飘飘的 , 但是堆在一起却非常的沉重 , 一担有上百斤左右 , 一方沙子有三十多担 。

就是这样的沙子 , 杨堋的爸爸一天要挑两百担 , 加起来有三万多斤!
沙场的环境严酷 , 杨堋爸爸的身上常年被风沙侵蚀 , 留下了一道道的伤疤 。
小时候学到《愚公移山》的时候 , 杨堋就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爸爸 , 但是爸爸并不是愚公 , 他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 保护着自己 。
即使这样 , 担沙子的报酬却和它的辛苦程度不成比例 , 即使一天担了两百多担沙子 , 也微薄能只赚到60多块钱 , 这些钱对杨堋一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
因此 , 到了晚上 , 杨堋的爸爸会去工厂里给人挑些东西 , 多赚一份工资 。

一个月下来 , 杨堋爸爸费尽辛苦的几千块钱收入 , 不只要负担爷爷奶奶的医药费 , 还要承担杨堋和妹妹的学杂费、生活费 , 可以说是捉襟见肘 , 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
村里有不少这样的家庭中 , 家里的父母通常会选择让孩子早早辍学 , 去外面打工 , 或者在家务农来补贴家用 。
但是杨堋的爸爸并没有这样想 , 也许是觉得自己的儿子天赋异禀 , 也可能是他坚信着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
因此不论顶着多大的压力 , 杨堋的爸爸也没有说过一次让他辍学的话 , 反而每天鼓励着杨堋努力学习 , 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杨堋也很懂事 , 当爸爸出去外面工作的时候 , 杨堋会在家里尽力帮着妈妈做一些活 , 家里还有几亩地 , 杨堋和妈妈可以在地里种一些粮食和蔬菜 , 满足一家人每年的口粮 。
如果收成好的时候 , 还能去乡里的市场换些钱;在放假的时候 , 杨堋还会带着80多岁的爷爷去小溪边摸摸鱼和虾 , 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 。
不难看出 , 虽然家庭的经济条件很困难 , 但是杨堋的父母却给孩子树立了非常正向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 让孩子不会轻易被生活的困难会压倒!

杨堋在回想起和爷爷抓鱼的日子时说:
“就像鱼干一样 , 人的一生是有水分的 , 比如金钱、虚荣这样的‘水分’会让我们丧失本性 , 但最终排除这些水分之后留下的 , 本性、勇敢、善良 , 才是我们内在的精神力量 。 ”
在爸爸的鼓励下 , 杨堋在学校的读书生活也十分努力刻苦 。
从小学开始 , 他的成绩就在班里名列前茅 , 是学校里的学习标兵 , 也获得过很多奖状 , 据杨堋自己说 , 他总是学校里那个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 。

从那时候开始 , 杨堋已经早早懂得了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的意义 , 他也知道 , 一份优异的成绩单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 。
除了努力之外 , 杨堋的好成绩也来自于他的高效学习方式 。
杨堋是个很聪明的孩子 , 他在每天学习完成后 , 会用笔记本来归纳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犯过的错误 , 并一遍一遍分析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 , 让自己的大脑对问题保持敏感 , 确保之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
这种对错误的反思能力极大地帮助了杨堋 , 让他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

小山村和学校的生活虽然平静和枯燥 , 但是杨堋却能在学习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快乐体验!
然而 , 杨堋的求学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由于家里的经济情况过于拮据 , 杨堋和妹妹的学杂费也一度成为让爸爸头疼的问题 。

推荐阅读